东在中间的成语(共327个)
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
成语解释:一切都准备好了,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,不能放火。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,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9回:“欲破曹公,宜用火攻;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”
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
成语解释: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,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。比喻世事变化,盛衰无常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六回:“大先生,‘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’!就像三十年前,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,我是亲眼看见的。”
旭日东升
成语解释: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。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。旭日:早晨刚出来的太阳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邶风・匏有苦叶》:“緇緇鸣雁,旭日始旦。”
江东父老
成语解释:江东: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的地区。
故乡父兄之辈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笑曰:‘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’”
指东骂西
成语解释:比喻表面上骂甲,实际上是骂乙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8回:“这一丈青气忿忿的走到后边厨下,指东骂西。”
数东瓜,道茄子
成语解释:形容说话罗唆,没完没了。
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回:“那珍哥狂荡了一日回来,正要数东瓜,道茄子,讲说打围的故事。”
偷东摸西
成语解释:指小偷小摸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村乐堂》第二折:“那个弟子孩,不似好人,偷东摸西,打发他去了吧。”
河东狮吼
成语解释:河东:古郡名。
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,对丈夫大吵大闹。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。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四贤记・挑斗》:“鹭鸶行状黄昏后,也曾闻河东狮吼。”
大江东去
成语解释: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。后借用为词牌名。多表示陈迹消逝,历史向前发展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赤壁怀古》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
秋收东藏
成语解释:秋天收获,冬天存储。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。
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王制》:“春耕夏耘,秋收冬藏。”
齐东野语
成语解释:齐东:齐国的东部;野语:乡下人的话。
孟子蔑视农民,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,听信不得。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:“此非君子之言,齐东野人之语也。”
坦腹东床
成语解释:旧作女婿的美称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雅量》:“王家诸郎,亦皆可嘉,闻来觅婿,或自矜持,唯有一郎在东床上,坦腹卧,如不闻。”
福如东海
成语解释:福气象东海之水浩瀚无边;旧时祝颂用语。
成语出处:明・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・花灯轿莲女成佛记》:“寿比南山,福如东海,佳期。从今后,儿孙昌盛,个个赴丹墀。”
付诸东流
成语解释:付:交给;诸:之于;东流:向东流的江河。
投入滚滚东流的江河中;一去再不回来。比喻希望落空;前功尽弃。成语出处:清・梁启超《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》:“而前此勤劳贮蓄所得之结果,遂付诸东流。”
付之东流
成语解释: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。比喻希望落空,成果丧失,前功尽弃,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。
成语出处:唐・高适《封丘县》诗:“生事应须南亩田,世情付与东流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