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在中间的成语(共327个)
角巾东第
成语解释:角巾:古代隐士常戴的一种有角的头巾;东第:即家乡。
穿着普通的衣服,回到家乡。比喻隐居不仕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羊祜传》:既完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
南北东西
成语解释:指四方、到处、各地或方向;也指到处飘泊,行踪不定。
成语出处:宋・吕本中《采桑子》:“恨君不似江楼月,南北东西,南北东西,只有相随无别离。”
你东我西
成语解释:指分手离去。
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九卷:“谁想当面一番错过,便如此你东我西,料想那还有再会的日子!”
涂东抹西
成语解释:涂、抹:原喻从事文辞。
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。成语出处:五代・王定保《唐摭言・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》:报道莫贫相!阿婆三五少年时,也曾东涂西抹来。
文东武西
成语解释:汉初叔孙通定的朝仪,文官位东,武官位西。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列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,东乡;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,西乡。”
西歪东倒
成语解释:歪:偏斜。
指身不由己,倾斜不稳。也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。成语出处:明・胡文焕《群音类选・刘郎中粉蝶儿一套>》:“柱肚撑肠酒力催,西歪东倒脚高低。”
西鹣东鲽
成语解释:鹣:比翼鸟;鲽:比目鱼。
泛指四海珍异之物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勰《文心雕龙・封禅》:“然则西鹣东鲽,南茅北黍,空谈非征,勋德而已。”
朝东暮西
成语解释:朝:早晨。
早晨在东,晚上在西。指行踪不定。比喻变来变去,不专一。成语出处:明・徐霖《绣襦记・闻信增悲》:“如今他在那里,朝东暮西,那有踪迹。”
朝衣东市
成语解释:谓大臣就戮。典出《史记·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上令错衣朝衣斩东市。
”。成语出处:典出《史记・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。”
指东说西
成语解释:①见“指东话西”。②犹言指桑骂槐。
成语出处:曹禺《雷雨》第三幕:“你要骂我就骂我,别指东说西,欺负妈妈好说话。”
指东划西
成语解释:亦作“指东画西”。①谓说话东拉西扯。②比喻说话时以手势比画动作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四:“说青道黄,指东划西。”
自古东丁
成语解释:东丁:象声词,石洞中泉水下滴的声音。
比喻某件事情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老规矩。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:“汉嘉城西北山麓有一石洞,泉出其间,时闻洞中泉滴声,良久一滴,清如金石,黄鲁直题诗云:‘古人题作东丁水,自古东丁直到今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