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在中间的成语(共327个)
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
成语解释:东隅:东方日出处,指早晨;桑、榆:指日落处,也指日暮。
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,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。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回奚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
紫气东来
成语解释:传说老子过函谷关前,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,知道将有圣人过关。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。比喻吉祥的征兆。
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列仙传》:“老子西游,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,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。”
声东击西
成语解释: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;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;实际进攻西边。声:声张;击:打击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杜佑《通典・兵六》说:“声言击东,其实击西。”
买东买西
成语解释:指买各种物品。
成语出处:明・李开先《林冲宝剑记》第29出:“买东买西使官钱,点驴点马是买卖。”
指东画西
成语解释: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。比喻说话避开主题,东拉西扯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悟明《联灯会要・道闲禅师》:“到处插语,指东划西,举古举今。”
说东道西
成语解释:没有中心地随意说。
成语出处: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?”
日东月西
成语解释:比喻远隔两地,不能相聚。
成语出处:汉・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十六拍兮思茫茫,我与儿兮各一方。日东月西兮徒相望,不得相随兮空断肠。”
各奔东西
成语解释:各:各自;奔:奔向。
各自走各自的路,借指分手。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72回:“大家撒腿就跑,各奔东西。”
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
成语解释:南山:终南山。
比喻人福气像东海的水一样浩大,寿命如终南山一样长久。成语出处:明・柯丹邱《荆钗记・庆诞》:“齐祝赞,愿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。”
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
成语解释: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铜山西崩,灵钟应应。”
金乌西坠,玉兔东升
成语解释:金乌:太阳;坠:落下;玉兔:月亮。
太阳落山,月亮升起。成语出处: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3回:“一路说,一路行,不多时,早已金乌西坠,玉兔东升。”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
成语解释:征:征战;荡:扫荡。
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成语出处:晋剧《打金枝》第二场:“父王的江山,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,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。”
关西出将,关东出相
成语解释:关:函谷关。
函谷关以东的地区,民风好文,多出宰相;函谷关以西的地区,民风好武,多出将帅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虞诩传》:“谚曰:‘关西出将,关东出相。’观其习兵壮勇,实过余州。”
关东出相,关西出将
成语解释:关:函谷关。
函谷关以东的地区,民风好文,多出宰相;函谷关以西的地区,民风好武,多出将帅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姚兴载记》:“古人有言,关东出相,关西出将,三秦饶儁佚异,汝异多奇士。”
角巾东路
成语解释: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
’”意谓辞官退隐,登东归之路。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羊祜传》:“尝与从弟琇书曰:‘既定边事,当角巾东路,归故里,为容棺之墟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