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西

西在中间的成语(共246个)

  • 东扶西

    dōng fú xī dǎo

    成语解释:从这边扶起,却又倒向那边。比喻顾此失彼。也形容坏习气太多,纠正了这一点,那一点又冒头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杨万里《过南荡》诗:“笑杀槿篱能耐事,东扶西倒野酴醿。”

  • 剪烛西

    jiǎn zhú xī chuāng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思念远方妻子,盼望相聚夜语。后泛指亲友聚谈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诗: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”

  • 东风压倒西

    dōng fēng yā dǎo xī fēng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对立的两方,一方压倒另一方。现比喻革命力量对于反动势力占压倒的优势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琴《红楼梦》第82回:“但凡家庭之事,不是东风压了西风,就是西风压了东风。”

  • 情人眼里出西

    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由于有感情,觉得对方无一处不美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翟灏《能人编・妇女》:“情人眼里出西施,鄙语也。”

  • 东倒西

    dōng dǎo xī wāi

    成语解释:歪歪倒倒的。形容站立不稳;或位置不正;倾斜欲倒的样子。也形容杂乱无章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萧德祥《杨氏女杀狗劝夫》:“他两个把盏儿吞,直喝得醉醺醺的,吃得东倒西歪。”

  • 东张西

    dōng zhāng xī wàng

    成语解释:这里那里地到处看。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;注意力不集中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,一心只想丈夫回来,此时经常走向前楼,在帘内东张西望。”

  • 东鳞西

    dōng lín xī zhǎo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画在云中的龙这里露一片鳞;那里露一只爪;不见全貌。现比喻零碎散乱、不全面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第二节:“以上所引,虽东鳞西爪,语焉不详。”

  • 日薄西

    rì bó xī shān

    成语解释:薄:迫近;西山:泛指西边的高山。
    太阳快落山了。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;临近死亡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扬雄传》:“临汨罗而自损兮,恐日薄于西山。”

  • 西易面

    dōng xī yì miàn

    成语解释:指东西方向颠倒。后比喻是非颠倒,视听淆乱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贾谊《新书・审微》:“事之適乱,如地形之惑人也,机渐而往,俄而东西易面,人不自知也。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,悲一跬而缪千里也。”

  • 东拉西

    dōng lā xī chě

    成语解释:拉、扯:闲谈。
    没有明确话题地聊天;也指说话写文章条理紊乱;不紧扣中心议题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更有一种可笑的,肚子里原没有什么,东拉西扯,弄的牛鬼蛇神,还自以为博奥。”

  • 东躲西

    dōng duǒ xī pǎo

    成语解释:躲:躲藏,避开。
    形容四处逃散,分头躲藏。形容极为惊慌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五回:“这番遇了秦叔宝,里外夹攻,杀得东躲西跑,南奔北窜。”

  • 西北风

    hē xī běi fēng

    成语解释:指没有东西吃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1回:“叫我们管山吃山,管水吃水,都像你这一毛不拔,我们喝西北风。”

  • 东观西

    dōng guāng xī wàng

    成语解释:向四周张望,察看动静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6卷:“张公也慌张了,东观西望,恐怕有人撞见。”

  • 东遮西

    dōng zhē xī yǎn

    成语解释:指左右遮掩,隐瞒真相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别件事,或者有些东扯西拽,东遮西掩,东三西四,不容易说话。”

  • 东偷西

    dōng tōu xī mō

    成语解释:指暗中干不正当的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0回:“她还是馋猫儿似的东偷西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