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西

西在中间的成语(共246个)

  • 东播西

    dōng bō xī liú

    成语解释:谓流落四方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陈・徐陵《在北齐与扬仆射书》:“又闻本朝王公,都人士女,风行雨散,东播西流。”

  • 东猎西

    dōng liè xī yú

    成语解释:谓处处涉猎而不专精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孙樵《骂僮志》:“凡为读书,东猎西渔,粗知首尾,则为有余。”

  • 东睃西

    dōng suō xī wàng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东张西望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八回:“程相公此时两只眼睛不够使的,正在东睃西望,又听得那为吆喝:‘吃酪罢!好干酪哇!’”

  • 东趋西

    dōng qū xī bù

    成语解释:谓相背而行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焦赣《易林・比之损》:“二人异路,东趋西步,千里之外,不相知处。”

  • 东飘西

    dōng piāo xī xǐ

    成语解释:谓到处漂流,迁徙无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陆采《明珠记・江会》:“几年间东飘西徙,今日里天教重会。大海船头,果有相撞时。”

  • 东驰西

    dōng chí xī jī

    成语解释:谓指挥不统一,几路军队各自行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九:“各专责成,互相援应,毋东驰西击,各不相顾。”

  • 衮衣西

    gǔn yī xī guī

    成语解释:衮衣:古代君王穿的礼服;西:向西;归:回来。
    立下赫赫战功,官拜高位回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晋简文帝咸安元年》:“新政俟才,宜速铨补,俟东方化洽,当衮衣西归。”

  • 东碰西

    dōng pèng xī zhuà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无固定目标,到处乱闯。

    成语出处:巴金《火》:“刘波好像被困在一条死巷里,他东碰西撞都找不出一个出路。”

  • 东拦西

    dōng lán xī zǔ

    成语解释:指极力阻拦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雪岩外传》第十回:“众家人听说,忙东拦西阻的教他们止声。”

  • 东搜西

    dōng sōu xī luó

    成语解释:指到处寻找与搜集。

    成语出处:许地山《空山灵雨・补破衣的老妇人》:“我们所为,原就和你一样,东搜西罗,无非是些绸头布尾,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。”

  • 东谈西

    dōng tán xī shuō

    成语解释:指议论的面很宽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书信集・致金肇野》:“近来东谈西说,而其实都无深研究,发议论是不对的。”

  • 东零西

    dōng líng xī suì

    成语解释:指零碎,分散,不集中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文艺论集・自然与艺术》:“他们把他们父亲的财产东零西碎地铺满了一堂,没有丝毫处理的手腕。”

  • 东扭西

    dōng niǔ xī wāi

    成语解释:嘴唇不停地做怪样而实际并未说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四章:“只因年深日久水分充足,也就东扭西歪枝桠交错地长了起来。”

  • 东扯葫芦西扯瓢

    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

    成语解释:说话东扯西拉。

    成语出处:柯蓝《浏河十八弯》:“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,抗旱就抗旱,怎么又发癫,想起去查账了。”

  • 东方不亮西方亮

    dōng fāng bù liàng xī fāng lià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这里行不通,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中国是一个大国——‘东方不亮西方亮,黑了南方有北方’,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