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在中间的成语(共246个)
- 东逃西窜- 成语解释:四处逃亡与逃避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因那年避乱南奔,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,夫妻两口,凄凄惶惶,东逃西窜,胡乱的过了几年。” 
- 东跑西颠- 成语解释:比喻到处奔走。 - 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四:“他和他的那个组,打地,评等级,品好赖,劈青苗,东跑西颠,整整地忙了五天。” 
- 夕阳西下- 成语解释:指傍晚落日的景象。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。 - 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天净沙・秋思》: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” 
- 送佛送到西天- 成语解释:比喻做好事做到底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,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。” 
- 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- 成语解释: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铜山西崩,灵钟应应。” 
- 金乌西坠,玉兔东升- 成语解释:金乌:太阳;坠:落下;玉兔:月亮。 
 太阳落山,月亮升起。- 成语出处: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3回:“一路说,一路行,不多时,早已金乌西坠,玉兔东升。” 
- 刻画无盐,唐突西施- 成语解释:刻画:描绘;无盐:战国时齐国的丑女;唐突:冒犯;西施:春秋时越国美女。 
 比喻拿丑的和美的比较,冒犯与贬低了美的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周顗传》:“庚亮尝谓顗曰:‘诸人咸以君方乐广。’顗曰:‘何乃刻画无盐,唐突西施也。’” 
- 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- 成语解释:征:征战;荡:扫荡。 
 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- 成语出处:晋剧《打金枝》第二场:“父王的江山,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,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。” 
- 关西出将,关东出相- 成语解释:关:函谷关。 
 函谷关以东的地区,民风好文,多出宰相;函谷关以西的地区,民风好武,多出将帅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虞诩传》:“谚曰:‘关西出将,关东出相。’观其习兵壮勇,实过余州。” 
- 关东出相,关西出将- 成语解释:关:函谷关。 
 函谷关以东的地区,民风好文,多出宰相;函谷关以西的地区,民风好武,多出将帅。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姚兴载记》:“古人有言,关东出相,关西出将,三秦饶儁佚异,汝异多奇士。” 
- 唐突西施- 成语解释:唐突:冒犯。 
 西施:春秋时美女,冒犯了西施。
 比喻为了突出丑的,而贬低了美的。亦作“唐突西子”。- 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诗话》:“更会串一戏,曰《易水饯荆卿》,其第一幕‘饯别’内,有歌四章,以《史记》所记原歌作尾声,近于唐突西施,点窜《尧典》。” 
- 唐突西子- 成语解释:唐突:冒犯;西子:即西施,春秋时美女。 
 冒犯了西施。比喻抬高了丑的,贬低了美的。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轻诋》:“何乃刻画无盐,以唐突西子也。” 
- 驾鹤西游- 成语解释:死的婉称。 - 成语出处:邓友梅《那五》:“过老太太言而有信,这事办完不久就驾鹤西游了,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来。” 
- 痛抱西河- 成语解释:比喻丧子之痛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子夏居西河教授,为魏文侯师。其子死,哭之失明。” 
- 拆东墙补西墙- 成语解释: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 - 成语出处:《中国民歌资料・纳布鞋》:“拆东墙,补西墙,先要顾前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