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西

西在中间的成语(共246个)

  • 东一下西一下

    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

    成语解释:指做事无计划。比喻行动漂忽无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:“使木板子东一下,西一下,撺这一二百下子。”

  • 待月西

    dài yuè xī xiāng

    成语解释:谓情人私相约会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元稹《月明三五夜》诗“待月西厢下,迎风户半开。拂墙花影动,疑是玉人来。”

  • 东来西

    dōng lái xī qù

    成语解释:谓行人来来往往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关门柳》诗:“永定河边一行柳,依依长发故年春。东来西去人情薄,不为清阴减路尘。”

  • 东零西

    dōng líng xī sàn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零落分散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致萧允升庶子》:“曾未几何,而东零西散,念方既已下世,先兄继之,射堂秋月,有若隔世,人生会合,何可常也!”

  • 东挪西

    dōng nuó xī jiè

    成语解释:指到处挪借款项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6回:“来京引见的人,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?不过也是东挪西借,得了缺再去还人家。”

  • 东躲西

    dōng duǒ xī cáng

    成语解释:指到处躲避藏匿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:“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,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。”

  • 一口吸尽西江水

   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

    成语解释:原是一气呵成、贯通万法的意思。后比喻过于性急,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・居士庞蕴》:“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,即向汝道。”

  • 东食西宿

    dōng shí xī sù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贪婪的人唯利是图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齐人有女,二人求之。东家子丑而富,西家子好而贫。父母疑不能决,问其女,定所欲适。……女云:‘欲东家食,西家宿。’”

  • 东奔西

    dōng bēn xī zǒu

    成语解释:到处奔跑。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。也形容到处逃窜。走:跑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魏初《沁园春・留别张周卿韵》:“甚年来行役,交情契阔,东奔西走,水送山迎。遥望神州,故人千里。”

  • 东奔西

    dōng bēn xī pǎo

    成语解释:指到处奔波。

    成语出处:杨朔《雪浪花》:“苦人哪,自小东奔西跑的,什么不得干?干的营生多,经历的也古怪。”

  • 东飘西

    dōng piāo xī dàng

    成语解释:指不固定,没有着落。也指无定向地漂浮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苏九淫奔》第一折:“去汴梁买马,不想东飘西荡,将本钱尽行折了。”

  • 东拼西

    dōng pīn xī còu

    成语解释:东一点;西一点零零碎碎地拼凑起来。也形容经济小为应急需到处挪借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,说不得东拼西凑,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。”

  • 东冲西

    dōng chōng xī jué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洪水四处冲决泛滥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江藩《汉学师承记・胡渭》:“近日治河,乃遏之使不得北,而南入于淮,以便运耳。南行非河之本性,东冲西决,率无宁岁。”

  • 东兔西

    dōng tù xī wū

    成语解释:兔、乌:古代神话传说中说,月亮里有玉兔,太阳里有三足金乌,所以用乌、兔代表日月。
    月亮东升,太阳西落。表示时光不断流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吴潜《瑞鹤仙》:“愁高怅远。身世事,但难准。况禁他,东兔西乌相逐,古古今今不问。”

  • 西合璧

    zhōng xī hé bì

    成语解释:璧:古代玉器。
    指兼有中国和外国优点的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……这边底下是主位;密司忒萨坐在右首,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