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171个)

  • tǔ lǐ tǔ qì

    成语解释:指没有见过世面,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18回:“穿着肥肥大大的花褂子,下面是宽腿儿蓝裤子,土里土气的。”

  • 重迁

    ān tǔ zhòng qiān

    成语解释:安:习惯于;满意于;重:重视;不轻易。
    安于故土生活;不愿轻易迁居异地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元帝纪》:“安土重迁,黎民之性;骨肉相附,人情所愿也。”

  • 兵来将敌,水来

    bīng lái jiàng dí , shuǐ lái tǔ yàn

    成语解释:敌:对抗;堰:拦河坝。
    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,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。比喻针锋相对,根据具体情况,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云台门》第一折:“兵来将敌,水来土堰,兄弟也,你领兵就随着我来,不可延迟也。”

  • 泰山不让壤,故能成其大

  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, gù néng chéng qí dà

    成语解释:让:推辞,拒绝。
   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秦・李斯《上书秦始皇》:“是以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;王者不却众庶,故能明其德。”

  • 泰山不让壤,故能成其高

  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, 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

    成语解释:让:推辞,拒绝。
   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张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栉沐甚净。”

  • 泰山不辞壤,故能成其高

    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 , 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

    成语解释: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

    成语出处:太平天国・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训》:“是以泰山不辞土壤,故能成其高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
  • 茅屋

    máo wū tǔ jiē

    成语解释:茅草的房屋,泥土的台阶。比喻住房简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宣帝纪》:昔尧、舜在上,茅屋土阶,汤、禹为君,藜杖韦带。

  • 归心

    shuài tǔ guī xīn

    成语解释:率土:四海之內。
    指天下归心。同“率土宅心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文宣帝纪》:“故百僚师师,朝无秕政,网疏泽洽,率土归心。”

  • 必争

    cùn tǔ bì zhēng

    成语解释:寸土:极小的一片土地。
    一点土地也不让敌方侵占;要进行争夺。形容斗争激烈尖锐和针锋相对。也作“尺寸必争”、“寸土不让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李光弼传》:“两军相敌,尺寸必争。”

  • 大兴

    dà xīng tǔ mù

    成语解释:兴:创办、兴起。
    大规模地兴建土木工程。多指兴建宫殿、住宅或园林等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・汉书・李守贞传》:“以广其第,大兴土木,治之岁余,为京师之甲。”

  • 成山

    jī shuǐ wéi shān

    成语解释:累土可以堆成山。比喻积小而成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。”

  • 难离

    xiāng tǔ nán lí

    成语解释:乡土:家乡,故土。
    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。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天瑞》:“有人去乡土,离六亲。”

  • 灰头

    huī tóu tǔ liǎn

    成语解释:谓面容污秽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14回:“晁大舍送了珍哥到监,自己讨了保,灰头土脸,瘸狼渴疾,走到家中。”

  • 重来

    juǎn tǔ chóng lái

    成语解释:卷土:卷起尘土;形容人马奔跑。
   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过来;或重新恢复势力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杜牧《题乌江亭》诗:“胜败兵家事不期,色羞忍耻是男儿;江东子弟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。”

  • 未干

    póu tǔ wèi gān

    成语解释:抔:手捧;抔土:一捧土,这里指陵墓。
    陵墓上的土还没有干。比喻死去不久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骆宾王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:一抔之土未干,六尺之孤何托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