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在中间的成语(共171个)
撮土为香
成语解释:撮:聚合;撮土:用手把土聚拢成堆。
指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炉,烧香敬神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京娘取笔题诗四句于壁上,撮土为香,望空中拜了四拜,将白罗汗巾,悬梁自缢而死。”
飞土逐肉
成语解释:见“飞土逐害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滦阳续录五》:“夫飞土逐肉,儿戏之常。”
飞土逐宍
成语解释:宍:同“肉”,指禽兽。
抛掷土丸以驱逐禽兽。成语出处: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故歌曰:‘断竹续竹,飞土逐宍’之谓也。”
裂土分茅
成语解释:古代分封诸侯时,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,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禹贡》:“厥贡惟土五色。”孔颖达疏:“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,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,使归国立社……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,其割土与之时,苴以白茅,用白茅裹土与之。
列土封疆
成语解释:列:同“裂”;封疆:划定疆界。
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大臣。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谷永传》:“方制海内非为王子,列土封疆非为诸候,皆以为民也。”
水土不伏
成语解释:水土:指地方,引申为自然环境。
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8卷:“大抵此症,起于饮食失调,兼之水土不伏,食积于小腹之中,凝滞不消,遂至生热,升至胸中,便觉饥饿。”
飞土逐害
成语解释:抛掷土丸以逐禽兽。
成语出处: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勾践阴谋外传》:“孝子不忍见其父母为禽兽所食,故作弹以守之,绝鸟兽之害。故歌曰‘断竹续竹,飞土逐害’之谓也。”
捻土焚香
成语解释:同“捻土为香”。
成语出处:元・孟汉卿《魔合罗》第一折:“我这里捻土焚香画地炉,我拜罢也忙瞻顾,多谢神灵佑护。”
桑土之谋
成语解释:喻勤于经营谋划,防患未然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赵世卿传》:“古者国家无事则预桑土之谋,有事则议全汤之策。”
衣冠土枭
成语解释:犹衣冠禽兽。指品德极坏,行为卑劣的人。
成语出处:宋・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七:“苏楷、高贻休、萧闻礼,皆人才寝陋……河朔人士,目苏楷为衣冠土枭。”
寸土尺地
成语解释:寸、尺:比喻很少。
形容极少的土地。成语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3回:“我得了这图,一来可以整理整理国界,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国的寸土尺地,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。”
民情土俗
成语解释:一地的人情世故,风俗习惯。
成语出处:清・恽敬《与福子申》:“顺德近接省会,民情土俗,仁弟必一一措置得宜。”
泥佛劝土佛
成语解释:比喻同病相怜,相互劝慰。也比喻顾不了自己,还要劝慰别人。
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三回:我的哥哥,你自顾了你罢,又泥佛劝土佛。
捧土加泰山
成语解释:捧:两手承托;加:增加。
用手捧土增加泰山的高度。比喻不自量力。成语出处: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臣赐何敢甚言,尚虑不及耳!臣誉仲尼,譬犹两手捧土而附泰山,其无益亦明矣;使臣不誉仲尼,譬犹两手杷泰山,无损亦明矣。
山不让土石
成语解释:山不拒辞土石才能高大。比喻人度量宽广,才能成大事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泰族训》:海不让水潦,以成其大;山不让土石,以成其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