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在中间的成语(共204个)
- 断章取义- 成语解释:原指引用《诗经》中某一篇章的诗句;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;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。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;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;而不顾全文和原意。 -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赋《诗》断章,余取所求焉。” 
- 将欲取之,必先与之- 成语解释: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,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。 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魏策一》:“将欲败之,必姑辅之;将欲取之,必姑与之。” 
- 火中取栗- 成语解释:偷取炉火里烤熟的栗子。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;自己上了当;却一无所得。 - 成语出处: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 封丹的寓言《猴子与猫》载: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,栗子让猴子吃了,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
- 自取灭亡- 成语解释: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。 - 成语出处:《阴符经》下卷:“沉水入火,自取灭亡。” 
- 就地取材- 成语解释: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。 -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豳风・七月》:“蚕月条桑。”唐・孔颖达疏《十字注疏》:“条其桑而采之,谓斩条于地,就地采之也。” 
- 因敌取资- 成语解释:因:依,靠;资:财物,资用。 
 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、给养。-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燕凤传》:“轻行速捷,因敌取资。” 
- 探囊取物- 成语解释:囊:口袋;探囊:向袋里摸取。 
 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。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。- 成语出处:《新五代史・南唐世家・李煜》:“中国用吾为相,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。” 
- 阿顺取容- 成语解释:阿:曲从,迎合。 
 曲意顺从以博取他人的欢悦。- 成语出处:《金史・本纪第六世宗》:“以辅朕之不逮,慎毋阿顺取容。” 
- 以名取士- 成语解释:名:名声;取:取用。 
 依据名望的高低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。- 成语出处:《邓析子・无厚篇》:何谓三累:惟亲所信,一累。以名取士,二累。近故亲疏,三累。 
- 出奇取胜- 成语解释:见“出奇制胜”。 - 成语出处:《资治通鉴・后唐庄宗同光元年》:“今用兵岁久,生民疲弊,苟非出奇取胜,大功何由可成!” 
- 窃衣取温- 成语解释:窃:偷取。 
 比喻用不当的手段谋取利益。- 成语出处: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省事》:“以此得官,谓为才力,何异益食致饱,窃衣取温哉!” 
- 自取其咎- 成语解释: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。 -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此乃学生考究不精,自取其咎,非圣太子之过也。” 
- 巧取豪夺- 成语解释:巧取:耍弄各种花招骗取;豪夺:仗势强占。 
 耍花招骗取;用强硬手段夺得。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。-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》:“怪君何处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;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 
- 猿猴取月- 成语解释:比喻愚昧无知。也比喻白费力气。 - 成语出处:宋・黄庭坚《沁园春》词:“镜里拈花,水中捉月,觑着无由得近伊。” 
- 矜世取宠- 成语解释:矜:夸耀;宠:荣耀。 
 炫耀才华,博取时誉。- 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徐复传赞》:“归于退求诸己,不矜世取宠,余论次复事,颇采其意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