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04个)

  • 其祸

    zì qǔ qí huò

    成语解释:取:取得;祸:祸事。
    自己招来祸事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无名氏《新编五代史平话・唐史》卷下:“故门高之弑,乐器之焚,亦是自取其祸也。”

  • 钻木

    zuān mù qǔ huǒ

    成语解释: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,靠摩擦取火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慧能《坛经・疑问品》:“若能钻木取火,淤泥定生红莲。”

  • 哗众

    huá zhòng qǔ chǒng

    成语解释:哗:虚夸;宠:宠信。
    指用虚夸的言论行动迎合群众;以博得他们的好感和信任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艺文志》:“然惑者既失精微,而辟者又随时抑扬,违离道本,苟以哗众取宠。”

  • 哗世

    huá shì qǔ chǒng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哗众取宠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归有光《送国子助教徐先生序》:“至于久而天下靡然,习其辞而不复知其原,士以哗世取宠,苟一时之得以自负。”

  • 断章

    duàn zhāng qǔ yì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断章取义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断章取意,唯须得情,若不惬当,罪有科罚。”

  • 灭虢

    miè guó qǔ yú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,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5回:“今先定西蜀,乘顺流之势,水陆并进,并吞东吴,此‘灭虢取虞’之道也。”

  • 弃重

    qì zhòng qǔ qīng

    成语解释:弃:抛开。
    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2回:“中原乃海内之地,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,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,是弃重而取轻也。”

  • 开科

    kāi kē qǔ shì

    成语解释:科:科举考试。
    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4回:“你只想朝廷开科取士,为国求贤,这是何等大典。”

  • 依阿

    yī ē qǔ róng

    成语解释:谓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〈归田录〉序》:“又不依阿取容以循世俗,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,以受侮于群小。”

  • 标新

    biāo xīn qǔ yì

    成语解释:标:检举;异:特别的。
    提出新的见解,表示与众不同,有创见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8回:“秦妃子既能标新取异,剪彩为花,与湖山增胜。”

  • 持禄

    chí lù qǔ róng

    成语解释:持:拿;禄:薪俸;取容:取悦。
    指为保住职位而去取悦别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秦观《李固论》:“其大臣如张禹、孔光辈皆持禄取容,偷为一切之计。”

  • 贪位

    tān wèi qǔ róng

    成语解释:取容:取得别人的欢喜。
    贪图权位,取悦于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洪昇《长生殿・献饭》:“不料姚、宋亡后,满朝臣宰,一味贪位取容。”

  • 阿世

    ē shì qǔ róng

    成语解释:阿世:曲意迎合世俗;取容:博得别人的欢心。
    迎合世俗,取悦于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六篇:“至叔孙通,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,非重其能定朝仪,知典礼也。”

  • 智笼

    háo qǔ zhì lóng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巧取豪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金元卿墓志铭》:“及其为家也,以俭勤自将,铢积寸累,迄用有成,而豪取智笼之术一切置不用,故无怨恶于人。”

  • 俯拾

    yǎng qǔ fǔ shí

    成语解释:低头拾地上的东西,抬头拿上面的东西。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货殖列传》:“以铁冶起,富至巨万。然家自父兄子孙约,俯有拾,仰有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