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663个)

  • 两两

  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

    成语解释:三个两个地在一起。形容人数不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宋・郭茂倩《乐府诗集・清商曲辞四・娇女诗》:“行不独自去,三三两两俱。”

  • 不四

    bù sān bù sì

    成语解释:不像这也不像那。即不像样子;不伦不类。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五卷:“可见元宵之夜,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,不一而足。”

  • 半夜

    bàn yè sān gēng

    成语解释:三更:旧时一夜分为五更;半夜子时为三更;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。
    零点前后,也泛指深夜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三折:“这船上是什么人,半夜三更,大呼小叫的。”

  • 此地无银百两

   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想要隐瞒、掩盖真相;因手法拙劣;反而彻底暴露。

    成语出处:民间故事: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,上面留字写道:“此地无银三百两”。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,也留字写道:“隔壁阿二不曾偷”。

  • 无事不登宝殿

    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没事不上门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・白娘子永镇雷锋塔》:“白娘子道:‘无事不登三宝殿,去做什么?’”

  • 狡兔

    jiǎo tù sān kū

    成语解释:窟:洞穴。
    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。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;用来躲避灾难祸患。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;隐身的计划周密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齐策四》:“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;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。请为君复凿二窟。”

  • 垂涎

    chuí xián sān chǐ

    成语解释:垂:东西的一头向下;涎:口水。
    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。原形容嘴馋到极点。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;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三戒》:“临江之人,略得麋麂,畜之。入门,群犬垂涎,扬尾皆来。”

  • 入木

    rù mù sān fēn

    成语解释: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。后比喻见解透彻;议论深刻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张怀瓘《书断・王羲之》:“王羲之书祝版,工人削之,笔入木三分。”

  • 退避

    tuì bì sān shè

    成语解释:后退九十里。比喻为避免冲突;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。舍:古时行军;一舍为三十里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若以君之灵,得反晋国,晋楚治兵,遇于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”

  • 错四

    chā sān cuò sì

    成语解释:颠倒错乱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四折:“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,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。”

  • 其德

    èr sān qí dé

    成语解释:二三:不专一。
    形容三心二意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卫风・氓》: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。”

  • 不管七二十一

   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

    成语解释:不顾一切,不问是非情由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左手交银,右手交人,若三日没有来时,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,公子不公子,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。”

  • 冰冻尺,非一日之寒

    bīng dòng sān chǐ , fēi yī rì zhī há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,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、酝酿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2回:“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”

  • 冰厚尺,非一日之寒

    bīng hòu sān chǐ , fēi yī rì zhī hán

    成语解释:非:不是;寒:冷。
    冰冻到三尺厚,不是一天冷造成的。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,是经过长时间酝酿、积累的结果。

    成语出处:东汉・王充《论衡・壮留》:“故夫河冰结合,非一日之寒;积土成山,非斯须之作。”

  • 士别日,当刮目相待

    shì bié sān rì , 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

    成语解释:指别人已有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