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663个)

  • 不孝有,无后为大

    bù xiào yǒu sān , wú hòu wéi dà
  • 七年之病,求年之艾

    qī nián zhī bìng , qiú sān nián zhī ài

    成语解释: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。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,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

  • 十年河东,十年河西

    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 , sān shí nián hé xī

    成语解释: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,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。比喻世事变化,盛衰无常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六回:“大先生,‘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’!就像三十年前,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,我是亲眼看见的。”

  • 一年被蛇咬,年怕草绳

   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 , 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,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,说到货物,我就没有胆气了。”

  • 一朝被蛇咬,年怕井绳

    yī zhāo bèi shé yǎo , 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

    成语解释:一次被蛇咬了,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。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,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。

    成语出处:老舍《小坡的生日》:“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,颇有点‘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’的神气。”

  • 逢人且说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

   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 , 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

    成语解释:逢:遇见。
    指人与人互相欺瞒,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,与公子携手下船,正是:逢人且说三分话,未可全抛一片心。”

  • 倒四

    diān sān dǎo sì

    成语解释:指错乱没有次序。形容思路、言语、做事等条理不清、颠倒混乱;毫无次序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44回:“连拜了三四日,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,坐卧不安。”

  • 下四

    dī sān xià sì

    成语解释:指地位、工作等很卑下;低人一等。也指神态恭顺卑屈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听稗》:“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,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。”

  • 红日竿

    hóng rì sān gān

    成语解释:指日高三竿;天已大亮;时候不早了;也作“日上三竿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天文志上》:“日出高三竿,朱色赤黄,日晕。”

  • 日出竿

    rì chū sān gān

    成语解释: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。约为午前八、九点钟。形容天已大亮,时间不早了。也形容人起床太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天文志上》:“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,日出高三竿,朱色赤黄,日晕,虹抱珥直背。”

  • 一岁

    yī suì sān qiā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官职升得极快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到儰传》:“怀其旧德,至是一岁三迁。”

  • 暮四

    zhāo sān mù sì

    成语解释:原比喻使用诈术;进行欺骗。后比喻经常变卦;反复无常。

   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・齐物论》:“狙公赋芧,曰:‘朝三而暮四。’众狙皆怒。曰: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’众狙皆悦。”

  • 一唱

    yī chàng sān tàn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宗庙的乐曲;一个人唱;三个人赞叹应和。

    成语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礼论》:“清庙之歌,一倡而三叹也。”

  • 绕梁

    rào liáng sān rì

    成语解释:绕梁:在房梁间缭绕飘荡。
    (余音)环绕屋梁旋转三天。形容美妙动听的声音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汤问》:“昔韩娥东之齐,匮粮,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而余音绕梁俪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”

  • 两次

    liǎng cì sān fān

    成语解释:多次,好几次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绯衣梦》第三折:“你看这个苍蝇两次三番落在这笔尖儿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