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663个)

  • sān tǔ sān wò

    成语解释:《史记 鲁世家》:“周公戒伯禽曰:‘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。
    我于天下亦不贱矣,然我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。’”后以“三吐三握”为求贤殷切之典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鲁世家》:“周公戒伯禽曰:‘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。我于天下亦不贱矣,然我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。’”

  • sān yù sān xìn

    成语解释:衅:以香涂身。
   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国语・齐语》:“比至,三衅三浴之,桓公亲逆之于郊,而与之坐而问焉。”

  • 有俩

    yǒu sān yǒu liǎng

    成语解释:谓有富馀钱财。

  • sān yíng sān xū

    成语解释:盈:满。
    虚:空。
    指孔子的满门弟子,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,多次离开孔子之门。形容讲学效果好,影响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王充《论衡・讲瑞》:“少正卯在鲁,与孔子并,孔子之门三盈三虚,唯颜渊不出。”

  • 九流

    jiǔ liú sān jiào

    成语解释:泛指宗教、学术中各种流派。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二折:“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,八万四千傍门尽晓。”

  • 五大

    wǔ dà sān cū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人高大粗壮,体格魁梧。

    成语出处:梁斌《播火记》:“猛回头,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,仔细一看是大贵。”

  • 两意

    liǎng yì sān xīn

    成语解释: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。形容犹豫不决或意见不坚定。

    成语出处:许地山《无法投递之邮件》:“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,两意三心,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。”

  • 竖四

    héng sān shù sì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横七竖八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三回:“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,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,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。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。”

  • 瞒四

    qī sān mán sì

    成语解释:一再欺骗隐瞒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一闻之时,心头火起,大骂尤辰无理,做这等欺三瞒四的媒人,说骗人家女儿。”

  • 拣四

    tiāo sān jiǎn sì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过分地挑剔。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。

    成语出处:徐特立《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》:“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,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!”

  • 网开

    wǎng kāi sān miàn

    成语解释: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。比喻采取宽大态度,给人一条出路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殷本纪》:“汤出,见野张网四面,祝曰:‘自天下四方,皆入吾网。’汤曰:‘嘻,尽之矣!’乃去其三面。”

  • 日上竿

    rì shàng sān gān

    成语解释: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。形容太阳升得很高,时间不早了。也形容人起床太晚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杨亿《劝石集贤饮》诗:“日上三竿宿雾披,章台走马帽檐欹。”

  • 孟母

    mèng mǔ sān qiān

    成语解释: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,三次迁居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赵歧《孟子题词》:“孟子生有淑质,幼被慈母三迁之教。”

  • 官无日紧

    guān wú sān rì jǐn

    成语解释:指衙门办事往往先紧后松,有始无终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14回:“常言道:官无三日紧。过了几年之后,这事便懒散了。”

  • 喙长

    huì cháng sān chǐ

    成语解释:喙:嘴。
    嘴长三尺。形容人善于辨说。

   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・徐无鬼》:“丘愿有喙三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