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663个)

  • 落四

    diū sān là sì

    成语解释:丢掉这些;又遗漏那些。形容马虎健忘;顾此失彼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7回:“俗语说的:‘夯雀儿先飞’,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,令人笑话。”

  • 韦编

    wéi biān sān jué

    成语解释:韦编: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;三:概数,表示多次;绝:断。
    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。比喻读书勤奋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孔子世家》:“读《易》,韦编三绝。”

  • 六街

    liù jiē sān shì

    成语解释:六街: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;市:集市。
    泛指大街小巷。

    成语出处: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一卷:“六街三市通车马,风流人物类京华。”

  • 聚五

    cuán sān jù wǔ

    成语解释:三三五五聚在一起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2回:“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,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仙。”

  • 九春

    jiǔ chūn sān qiū

    成语解释:九春:春季共九十天,故称“九春”;三秋:秀季三个月,故称“三秋”。
    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周亮《书影》卷四:九春三秋,天景清丽。

  • 狡兔

    jiǎo tù sān xué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狡兔三窟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河渠志》:“乃是狡兔三穴,自为潜身之计。”

  • 岁寒

    suì hán sā yǒu

    成语解释:松、竹经冬不凋,梅花耐寒开放,因此有“岁寒三友”之称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白朴《朝中措》:“苍松隐映竹交加,千树玉梨花,好个岁寒三友,更堪红白山茶。”

  • 再衰

    zài shuāi sān jié

    成语解释:竭:尽了。
    形容力量一再消耗;士气已经低落;无法再振作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;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”

  • 连中

    lián zhòng sān yuán

    成语解释:三元:科举制度称乡试、会试、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、会元、状元,合称“三元”。
    接连在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后来连中三元,官封沂国公。”

  • 几次

    jǐ cì sān fān

    成语解释:三:一方面表示“多”;另一方面又是最少的多数;还可以作“几”解;番:遍数。
    好几次;或一次又一次。

    成语出处:鲁迅《朝花夕拾・藤野先生》:“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,我住在那里不相宜,几次三番,几次三番地说。”

  • 屡次

    lǚ cì sān fān

    成语解释:屡次:多次;三番:许多次;一次又一次。
    反复多次。形容次数或回数很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瞿秋白《乱弹・一种云》:“那云为什么这样屡次三番的摧残光明?”

  • 一波

    yī bō sān zhé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。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。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宣和书谱・太上内景神经》:“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,亦自不苟。”

  • 六韬

    liù tāo sān lüè

    成语解释: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:都是古代的兵书。
    后泛指兵书、兵法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黄滔《祭南海南平王》:“天生大贤,浚六韬三略之才谋。”

  • 一国

    yī guó sān gōng

    成语解释:公: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。
    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权不统一,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僖公五年》:“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

  • 约法

    yuè fǎ sān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约:商议确定;法:法律。
    订立法律三条。原指订立法律;相约遵守。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;大家监督遵守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:“与父老约,法三章耳;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