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258个)

  • 无私

    dà gōng wú sī

    成语解释:一心为公;没有私心。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;不偏袒任何一方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龚自珍《论私》:“矜其同官曰: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。”

  • 姜太钓鱼,愿者上钩

    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 , yuàn zhě shàng gōu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武王伐纣平话》下卷:“姜尚因命守时,直钩钓渭水之鱼,不用香饵之食,离水面三尺,尚自言曰:‘负命者上钓来!’”

  • 丑媳妇免不得见

    chǒu xí fù miǎn bù dé jiàn gōng gū

    成语解释:公姑:公婆。
    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张岱《与祁世培》:“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,缅焉呈面,公姑具眼,是妍是丑,其必有以区别之也。”

  • 丑媳妇少不得见

    chǒu xí fù shǎo bù dé jiàn gōng pó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97回:“常言道:‘丑媳妇少不得见公婆。’只得脱袍解带,免冠徒跣,跪于门外。”

  • 有理,婆说婆有理

    gōng shuō gōng yǒu lǐ , pó shuō pó yǒu lǐ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双方争执,各说自己有理。

    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公园》:“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井水不犯河水。”

  • 济私

    jiǎ gōng jì sī

    成语解释:假:借;济:补益;助。
    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
  • 守法

    fèng gōng shǒu fǎ

    成语解释:奉:奉行;遵守;公:公务。
    奉行公事;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;不违法徇私。形容行为端庄、规矩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以君之贵,奉公如法则上下平。”

  • 向私

    bèi gōng xiàng sī

    成语解释:指损公肥私,违法求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百官志下》:“二千石不奉诏书,遵承典制,背公向私,旁诏守利,侵渔百姓,聚敛为奸。”

  • 贿赂

    huì lù gōng xíng

    成语解释:贿赂:因请托而私赠财物;公行:公开做。
    指公开行贿受赂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皇后传・后主张贵妃》:“内外勾结,转相引进,贿赂公行,赏罚无常。”

  • 贿货

    huì huò gōng xíng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贿赂公行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晋荡公护传》:“任情诛暴,肆行威福,明党相扇,贿货公行。”

  • 营私

    qì gōng yíng sī

    成语解释:丢弃公益,谋求私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泰定帝纪》:“四方代祀之使,弃公营私,多不诚洁,以是神不谙格,请慎择之。”

  • 大人

    wáng gōng dà rén

    成语解释:国君重臣。后泛指高官贵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墨翟《墨子・尚贤上》:“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,皆欲国家之富,人民之众。”

  • 移山

    yú gōng yí shā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列子・汤问》记载: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,他决心把山平掉,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,认为不能能。愚公说:我死了有儿子,儿子死了还有孙子,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,两座山终究会凿平。

  • gōng shì gōng fēi

    成语解释:公认的是非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天论上》:“人能胜乎天者,法也。法大行,则是为公是,非为公非,天下之人蹈道必赏,违之必罚。”

  • 灭私

    bǐng gōng miè sī

    成语解释:秉:掌握,主持。
    主持公道,灭除私念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答郑范溪书》:“今不务为秉公灭私,振废起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