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在中间的成语(共258个)
货贿公行
成语解释:同“贿赂公行”。
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刑罚志》:“天平后,迁移草创,百司多不奉法,货贿公行。”
公公婆婆
成语解释:公公与婆婆,丈夫的父亲和母亲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4回:“咱们九个心里孝顺,只是不象那小蹄子嘴巧,所以公公婆婆老了,只说他好,这委屈向谁诉去?”
公公道道
成语解释:不偏不倚的、公平合理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5回:“咱们今儿可要公公道道的贴一炉子烧饼,要有一个充正经的人。”
翩翩公子
成语解释: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。
成语出处:三国魏・曹植《侍太子坐》诗:“齐人进奇乐,歌者出西秦,翩翩我公子,机巧忽若神。”
公买公卖
成语解释:公平合理地买卖。
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7回:“大人做道员时,驿上草料豆子,公买公卖,丝毫不亏累民户。”
公才公望
成语解释:才:才识;望:名望。
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品藻》:“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;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,兼之者其在卿乎?”
秉公无私
成语解释:秉:掌握,主持。
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。成语出处:清・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73回:“以明天地鬼神,秉公无私,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。”
先公后私
成语解释:先以公事为重,然后考虑私事。
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杜恕传》:“忧公忘私者必不然,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。”
至公无私
成语解释:至:极,最;公:无私。
公正到极点,丝毫没有私心。成语出处:汉・马融《忠经・天地神明》:“忠者,中也,至公无私。”
景公求雨
成语解释: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。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,顺应民意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齐・晏婴《晏子春秋・内篇谏上》:“于是景公出野暴露。三日,天果大雨,民尽得种时。”
天公不做美
成语解释:天不成全美事。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。
成语出处:蔡东藩《慈禧太后演义》第13回:“偏偏天公不做美,疾风凄雨,彻夜飘零,把这般普天同庆的大喜事,未免减色三分。”
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
成语解释:公:称丈夫的父亲。
比喻双方争执,各说自己有理。成语出处:鲁彦《西安印象》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,然又引经据典,公有公理,婆有婆理。”
公修公德,婆修婆德
成语解释:指修德属个人,不得兼代。
成语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三回:“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,‘公修公德,婆修婆德’,咱‘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’,你不要,可行不得。”
张公吃酒李公颠
成语解释: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。同“张公吃酒李公醉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李棨《北里志・张住住》:“曲中唱曰:张公吃酒李公颠,盛六生儿郑九怜。”
生公说法,顽石点头
成语解释: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,石头都点头了。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,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。
成语出处:晋・无名氏《莲社高贤传・道生法师》:“竺道生入虎丘山,聚石为徒,讲《涅槃经》……群石皆为点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