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在中间的成语(共258个)
- 急公好义- 成语解释:急:急于;公:公众;好:喜好;义:义举。 
 热心公益;见义勇为。- 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钱牧斋尺牍》:“使急公好义者信从,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。” 
- 白衣公卿- 成语解释:古时指进士。唐代人极看重进士,宰相多由进士出身,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,是说虽是白衣之士,但享有卿相的资望。 - 成语出处: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・卷一・散序进士》:“盛于贞观、永徽之际,缙绅虽位极人臣,不由进士者,终不为美,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,其推重谓之‘白衣公卿’,又曰‘一品白衫’。” 
- 王公贵戚- 成语解释:泛指皇亲国戚。 - 成语出处:《宣和画谱・李成》:“其后王公贵戚皆驰书致币,恳请者不绝于道,而成漫不省也。” 
- 花花公子- 成语解释:指服饰华丽、不务正业、整天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翟灏《通俗编・卷一・俚语对句》:“好好先生,花花公子。” 
- 自有公论- 成语解释: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然会有评论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品藻》:“扞庾公呴又问:‘何者居其右?’王曰:‘自有人。’又问:‘何者是?’王曰:‘噫!其自有公论。’”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:“朝廷自有公论,汝岂可造次?” 
- 八公山上,草木皆兵- 成语解释:将八公山上的草木,都当作是士兵。形容极度惊恐,疑神疑鬼。 -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苻坚载记下》:“(苻)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,见部阵齐整,将士精锐,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,顾谓融曰:‘此亦劲敌也,何谓少乎?’怃然有惧色。” 
- 公事公办- 成语解释:公家事按公家规定来办;不徇私情;不讲情面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2回:“卑职也知道罪无可逭,所以带印在此,情愿纳还此职,只求大帅把这件事公事公办。” 
- 损公肥私- 成语解释:损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。 - 成语出处:《新华月报》1979年第1期:“在群众中,有些人损公肥私,无理取闹。” 
- 叶公好龙- 成语解释:叶公: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;好:爱好。 
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;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;甚至畏惧它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新序・杂事》:“叶公子高好龙,钩以写龙,凿以写龙,屋室雕文以写龙。于是天龙闻而下之,窥头于牖,施尾于堂。叶公见之,弃而还走。” 
- 张公吃酒李公醉- 成语解释: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。 - 成语出处:唐・张鷟《朝野佥载》第一卷:“天后时,谣言曰:‘张公吃酒李公醉。’张公者,斥易之兄弟也;李公者,言李氏大盛也。” 
- 天公地道- 成语解释:像天地一样公道。形容非常公平合理。 - 成语出处:清・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,政治自由,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。” 
- 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- 成语解释:太公:指周初的吕尚,即姜子牙。 
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。- 成语出处:《武王伐纣平话》下卷:“姜尚因命守时,直钩钓渭水之鱼,不用香饵之食,离水面三尺,尚自言曰:‘负命者上钩来!’” 
- 对簿公堂- 成语解释:簿:文状、起诉书之类;对簿:受审问;公堂: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。 
 在法庭上受审问。-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李将军列传》:“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。” 
- 因公假私- 成语解释:借公务谋取私利。 -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李固传》:“太尉李固,因公假私,依正行邪。” 
- 货赂公行- 成语解释:赂;贿赂;用金钱、财物收买别人;进行不正当活动的行为;公行:公开做。 
 公开以财货行贿受贿。- 成语出处:《魏书》:“三公倾邪,皆希世见用,货赂并行,强者为怨,不见举奏,弱者守道,多被陷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