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在中间的成语(共634个)
行成于思
成语解释: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。
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”
看朱成碧
成语解释:将红的看成绿的。形容眼睛发花,视觉模糊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王僧孺《夜愁》诗:“谁知心眼乱,看朱忽成碧。”
积忧成疾
成语解释:忧:忧虑。
长久忧虑就会得病。成语出处:宋・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・李逢吉裴度谏穆宗》:“崔发驱曳中人,诚大不恭,然其母年八十,自发下狱,积忧成疾,陛下方以孝理天下,所宜矜念。”
积羞成怒
成语解释:犹恼羞成怒。指羞愧至极,转生愤怒。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》:“既而臣民犯颜,友邦侧目,志不得逞,遂乃积羞成怒,大兴党狱。”
老成练达
成语解释:练达: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。
形容人稳重老练,通达事理。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杜预为人,老成练达,好学不倦,最喜欢读左秋明《春秋传》。”
铁杵成针
成语解释:比喻只要有毅力;肯下苦功;事情就能成功。
成语出处:明・郑之珍《目连救母・四・刘氏斋尼》:“好似铁杵磨针,心坚杵有成针日。”
聚蚊成雷
成语解释:许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飞;发出的声音会像打雷一样响。比喻许多人说一个人的坏话;危害甚大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中山靖王刘胜传》:“夫众煦漂山,聚蚊成雷,朋党执虎,十夫桡椎。”
众议成林
成语解释:指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。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。
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说山训》:“众议成林,无翼而飞。”高诱注:“众人皆议平地生林,无翼之禽能飞,凡人信之以为实然也。”
开物成务
成语解释:开:开通,了解;务:事务。
通晓尤物之理,得以办好各种事情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上》:“夫《易》,开物成务,冒天下之道,如斯而已者也。”
弄假成真
成语解释:弄:耍弄。
本来是假意做作;结果竟成了真的。成语出处:宋・邵雍《弄笔吟》:“弄假像真终是假,将勤补拙总输勤。”
墨守成规
成语解释:墨守: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;故称善守为“墨守”;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;成规:现成地规矩、制度。
固执守旧;死报着老规矩不放;不思改革进取。成语出处:清・黄宗羲《钱退山诗文序》:“如钟嵘之《诗品》,辨体明宗,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。”
乌焉成马
成语解释: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。
成语出处:《周礼・天官・缝人》:“丧,缝棺饰焉汉・郑玄注:“故书焉为马,杜子春云'当为焉'。”
委曲成全
成语解释:指使自己受委屈,来成全别人。亦作“委曲周全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续焚书・答骆副使》:“夫自用则不能容物,无用又不能理物,其得尔三载于滇中者,皆我公委曲成全之泽也。”
成千成万
成语解释:形容数量极多。
成语出处:叶圣陶《小病》:“倘若在广大的都城里,聚集了成千成万的听众,教伊当众唱出这很好的歌,该会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。”
三五成群
成语解释:三个一伙;五个一群;指几个人在一起。
成语出处:明・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:“三五成群,高谈嬉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