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634个)

  • 恪守

    kè shǒu chéng xiàn

    成语解释:谨守既定的法令,毫不通融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完泽传》:“元贞以来,朝廷恪守成宪,诏书屡下,散财发粟,不惜巨万,以颁赐百姓,当时以贤相称之。”

  • 不易

    yī chéng bù yì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一成不变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历志一》:“夫天之行度多端,而人之智力有限……惟合古今人之心思,踵事增修,庶几符合。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。”

  • 名遂

    gōng chéng míng suì

    成语解释:遂;成功。建立了功绩;有了名声。

    成语出处:墨翟《墨子・修身》:“名不徒生,而誉不自长。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

  • 名就

  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

    成语解释:功:功业。
    就:达到。
    功绩取得了,名声也有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墨子・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

  • 言之

    yán zhī chéng lǐ

    成语解释:之:代词;指所说的事。
    讲话讲得合乎道理。也作“言之有理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先秦・荀况《荀子・非十二子》:“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,足以欺惑愚众。”

  • 积土

    jī shuǐ wéi shān

    成语解释:累土可以堆成山。比喻积小而成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劝学》:“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。”

  • 积微

    jī wēi chéng zhù

    成语解释:微:细微;著:显著。
    微不足道的事物,经过长期积累,就会变得显著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大略》:“夫尽小者大,积微成著,德至者色泽洽,行尽而声问远。”

  • 出言

    chū yán chéng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,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修务训》:“舜二瞳子,是谓重明,作事成法,出言成章。”

  • 蚌病

    bàng bìng chéng zhū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安《淮南子・说林训》:“明月之珠,蚌之病而我之利。”

  • 血流

    xuè liú chéng hé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被杀的人极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:“杀得尸横遍野,血流成河。”

  • 三人

    sān rén chéng hǔ

    成语解释:城里本没有虎;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;听者就信以为真。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;就能使人信以为真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魏策二》:“夫市之无虎明矣,然而三人言而成虎。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,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。”

  • 大错

    zhù chéng dà cuò

    成语解释:铸造一把大锉刀。借指造成大错误。错:错刀;古代币名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唐昭宗天佑三年》:“合六州四十三县铁,不能为此错也。”

  • 涉笔

    shè bǐ chéng qù

    成语解释:涉笔:动笔;趣:意味;意趣。
    一动笔就趣味盎然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100回:“读了些四库奇书,享了些半生清福。心有余闲,涉笔成趣,每于长夏余冬,灯前月夕,以文为戏,年复一年,编出《镜花缘》一百回。”

  • 养痈

    yǎng yōng chéng huàn

    成语解释:留着毒疮不去医治,就会成为后患。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,结果会遭受祸害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7回:“真是养痈成患,将来他的羽翼越多,越难动手哩。”

  • 见到

    lǎo chéng jiàn dào

    成语解释:见到:见识周到。
    阅历丰富,见解高明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三十二出:“有理,有理!老成见到之言,句句合着鄙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