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
在中间的成语(共634个)

  • 骑虎

    shì chéng qí hǔ

    成语解释: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;很难下来。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;迫于情势;欲罢不能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璿《飞龙全传》:“心里其实害怕;无奈势成骑虎,只得勉强要去厮杀。”

  • 顺理

    shùn lǐ chéng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章:篇章;理:条理。
    指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。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全书・论语》:“文者,顺理而成章之谓也。”

  • 豺狼

    chái láng chéng xìng

    成语解释:豺:一种类似狼的凶残野兽;也叫“豺狗”。
    像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骆宾王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:“加以虺蜴为人,豺狼成性。”

  • 胸有

  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

  • 弄巧

   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

    成语解释:弄:卖弄;耍弄;巧:灵巧;拙:愚笨。
    本想卖弄聪明;做得好些;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弄巧成拙,为蛇画足。”

  • 嬉笑怒骂,皆文章

    xī xiào nù mà , jiē chéng wén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指不拘题材形式,任意发挥,皆成妙文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黄庭坚《东坡先生真赞》之一:“东坡之酒,赤壁之笛,嬉笑怒骂,皆成文章。”

  • 点铁

    diǎn tiě chéng jīn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(石)点化成金子;现多比喻修改文章、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。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黄庭坚《答洪驹父书》:“古之能为文章者,真能陶冶万物,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,如灵丹一粒,点铁成金也。”

  • 看碧

    kàn bì chéng zhū

    成语解释:碧:青绿色;朱:大红色。
    把绿的看成红的。形容眼花不辨五色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辛弃疾《水龙吟・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文官花》词:“倚阑看碧成朱,等闲褪了香袍粉。”

  • 桃李无言,下自

    táo lǐ wú yán , xià zì chéng xī

    成语解释:古谚语。比喻实至名归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辛弃疾《一剪梅・独立苍茫醉不归》词:“多情山鸟不须啼,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。”

  • 积劳

    jī láo chéng jí

    成语解释:劳:劳累;疾:病。
    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9回:“公孙归生,积劳成疾,卧不能起,城中食尽,饿死者居半,守者疲困,不能御敌。”

  • 典型

    lǎo chéng diǎn xíng

    成语解释:指年老有德,深孚重望,堪为人师表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书念公碑文后》:及余归柳浪,而念公适至,老成典型,居然在目。

  • 墨守

    mò shǒu chéng fǎ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墨守成规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王韬《翁牖余谈・犹太古历说》:“盖用心不专,率皆墨守成法,未能推陈出新耳。”

  • 老羞

    lǎo xiū chéng nù

    成语解释:由于羞愧到了极点,下不了台而发怒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那一个老羞成怒,就假公济私,把他参改,拿问在监。”

  • 恼羞

    nǎo xiū chéng nù

    成语解释:恼:气恼;羞:羞臊。
    指由于气恼、羞臊而大怒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回:“那抚台见是如此,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,一时恼羞成怒。”

  • 因人

    yīn rén chéng shì

    成语解释: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公等录录,所谓因人成事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