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在中间的成语(共634个)
有意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荫
成语解释:比喻有心做某件事,却一直不成功,但无意中去做的事反而有了成果。栽,又作种。荫,又作阴。
成语出处:关汉卿杂剧:“著意栽花花不发,等闲插柳柳成荫。”增广昔时贤文:“有意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”
着意栽花花不发,无意插柳柳成荫
成语解释:着意:用心。
有心栽种的花没开,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。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,不经意的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。成语出处:元・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二折:“着意栽花花不发,等闲插柳柳成荫。”
积少成多
成语解释:一点一滴的积累;就会从少变多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董仲舒传》:“众少成多,积小致钜。”
坐观成败
成语解释:坐在一边;观察别人的成败;即对别人的成功或失败持旁观的态度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田叔列传》:“见兵事起,欲坐观成败;见胜者欲合从之,有两心。”
得失成败
成语解释:指获得与损失、成功与失败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陆机《五等诸侯论》:“得失成败,备在典谟,是以其详,可得而言。”
成己成物
成语解释:自身有所成就,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诚者,非自成己而已也,所以成物也。成己,仁也;成物,知也。性之德也,合内外之道也。”
杀身成仁
成语解释:身:自己;杀身:舍生;成:成全;成就;仁:仁德;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。
原指牺牲生命;成全仁德。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天成地平
成语解释:成:成功;平:治平。
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。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大禹谟》:“帝曰:'俞!地平天成,六府三事,允治。万世永赖,时乃工。'《左传・文公十八年》:“舜臣尧,举八恺,使主后土,以揆百事,莫不时序,地平天成。”
一成不变
成语解释:成:制定;形成。
一经形成;永不改变。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王制》:“刑者,侀也。侀者,成也,一成而不可变,故君子尽心焉。”
下笔成章
成语解释:章:文章。
形容富有才华;思路敏捷。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。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:“言出为论,下笔成章。”
触目成诵
成语解释:成诵:能背诵。
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。形容记忆力强。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陈书・陆瑜传》:“论其博综子史,谙究儒墨,经耳无遗,触目成诵。
习以成俗
成语解释:俗:习惯。
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,成了习俗。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高允传》:“虽条旨久颁,而俗不革变。将由居上者未能悛改,为下者习以成俗,教化陵迟,一至于斯。”
嗜痂成癖
成语解释:嗜:爱好;痂:疮口表面的硬壳。
形容怪癖的嗜好。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刘穆之传》:“邕性嗜食疮痂,以为味似鳆鱼。”
百忍成金
成语解释:形容忍耐的可贵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孝友传・张公艺》:“郓州寿张人张公艺,九代同居……麟德中,高宗有事泰山,路过郓州,亲幸其宅,问其义由。其人请纸笔,但书百余‘忍’字。”
老成持重
成语解释:老成:老练成熟;持重:稳重;不轻浮。
原指年老有德;后形容人阅历多;稳重有经验;态度沉稳;不轻举妄动。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种师中传》:“师中老成持重,为时名将,诸军自是气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