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在中间的成语(共432个)
熊腰虎背
成语解释:腰粗壮如熊,背宽厚如虎。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飞刀对箭》:“这厮倒是一条好汉,狗背驴腰的,哦,是虎背熊腰。”
虎头虎脑
成语解释: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。”
谈虎色变
成语解释:色:脸色;神色。
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一谈起老虎;吓得脸色都变了。后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;就情绪紧张。成语出处:宋・《二程遗书》第二卷上:“真知与常知异。常见一田夫,曾被虎伤,有人说虎伤人,众莫不惊,独田夫色动异于众。”
拉大旗作虎皮
成语解释: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、蒙骗人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・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》:“首先应该扫荡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着自己,去吓唬别人。”
假虎张威
成语解释:犹言狐假虎威。
成语出处:明・胡文焕《群音类选・忠孝记・欲进谏章>》:“费尽他机智,只是要贪名固位,假虎张威。”
为虎作伥
成语解释: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;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;这种鬼叫作“伥”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
成语出处:孙中山《革命原起》:“有保皇党发生,为虎作伥,其反对革命,反对共和。”
为虎傅翼
成语解释:傅:通“附”;翼:翅膀。
替老虎加上翅膀。比喻帮助坏人,增加恶人的势力。成语出处:《逸周书・寤敬》:“无为虎傅翼,将飞入邑,择人而食。”
饿虎饥鹰
成语解释:比喻凶残贪婪。
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宗室晖传》:“侍中卢昶,亦蒙恩眄,故时人号曰:‘饿虎将军,饥鹰侍中。’”
春冰虎尾
成语解释:踩着老虎尾巴,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
放虎归山
成语解释:归:返回。
把老虎放回山林。比喻把敌人放走;留下后患。也作“纵虎归山”。成语出处:晋・司马彪《零陵先贤传》:“璋遣法正迎刘备,巴谏曰:‘备,雄人也,入必为害,不可内也。’既入,巴复谏曰:‘若使备讨张鲁,是放虎于山林也。’璋不听。”
养虎遗患
成语解释:遗;留下;患:祸患。
养着老虎;留下祸患。比喻纵容坏人;给自己留下后患。也作“养虎留患。”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楚兵罢食尽,此天亡楚之时也,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。今释弗击,此所谓‘养虎自遗患’也。”
羊质虎皮
成语解释:质:本性。
羊虽然披上虎皮,还是见到草就喜欢,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,它的本性没有变。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扬雄《法言・吾子》:“羊质虎皮,见草而悦,见豺而战,忘其皮之虎矣。”
与虎谋皮
成语解释:和老虎商量;要它的皮。比喻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去商量损害他人利益的事;绝对办不到。后多指要恶人放弃自己的利益;纯属幻想。
成语出处:《太平御览》第208卷引《符子》:“欲为千金之裘,而与狐谋其皮,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。言未卒,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,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。”
拒虎进狼
成语解释:比喻一害刚去,又来一害。
成语出处:明・张煌言《复郎廷佐书》:“乃拒虎进狼,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。”
纵虎归山
成语解释:把老虎放回深山。比喻放走敌人;留下后患。纵:放;释放。
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刘巴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零陵先贤传》:“若使备讨张鲁,是放虎于山林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