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在中间的成语(共432个)
狼贪虎视
成语解释:象狼一样贪婪,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。比喻野心很大。
成语出处:清・洪昇《长生殿・陷关》:“狼贪虎视威风大,镇渔阳兵雄将多。待长驱直把淆函破,奏凯日齐声唱歌。”
狼吞虎噬
成语解释: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。比喻极为贪婪残忍。
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鸣凤记・二相争朝》:“你辟私门,贿赂行,半朝臣,皆从顺。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,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。”
狼餐虎咽
成语解释:见“狼餐虎咽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五十二回:“[行者]迎着里面灯光,仔细观看。只见那大小群妖,一个个狼餐虎咽,正都吃东西哩。”
熊据虎跱
成语解释: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。
成语出处:汉・陈琳《檄吴将部曲文》:“自董卓作乱,以迄于今,将三十载,其间豪桀纵横,熊据虎跱,强如二袁,勇如吕布,跨州连郡,有威有名,十有余辈。”
狼虫虎豹
成语解释:①泛指凶猛的动物。②比喻恶人歹徒。
成语出处:明・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三折:“转过这山坡,一簇榆林,黑洞洞的,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。”
九阍虎豹
成语解释:同“九关虎豹”。
成语出处:张素《威介推事》诗:“九阍虎豹嗟难近,一炬龙蛇事可怜。”
鹰扬虎视
成语解释:象鹰那样飞翔,如虎一般雄视。形容十分威武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大明》:“维师尚父,时维鹰扬。”《周易・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三国魏・应璩《与侍郎曹长思书》:“王肃以宿德显授,何曾以后进见拔,皆鹰扬虎视,有万里之望。”
鹰视虎步
成语解释:见“鹰视狼步”。
成语出处: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阖闾内传》:“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,专功杀之性,不可亲也。”
鹰瞵虎攫
成语解释:见“鹰瞵虎视”。
成语出处:赵汉卿《宣言书》:“列强鹰瞵虎攫,日迫一日,动辄以兵事相恐吓。”
鹰瞵虎视
成语解释: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。形容心怀不善,伺机攫取。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论私德》二:“俄罗斯政府,以鹰瞵虎视之势,震慑五陆,而其人民称罪恶之府,黑暗无复天日,(日本人有《露西亚亡国论》,穷形尽相。)亦生计沈窘之影响也。”
鹰扬虎噬
成语解释:如鹰飞扬,似虎噬咬。形容耀武扬威,穷凶极恶。
成语出处:明・陶宗仪《辍耕录・阑驾上书》:“散散、王士宏等,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,鹰扬虎噬,雷厉风飞。”
养虎伤身
成语解释:饲养老虎,自伤其身。比喻纵敌留患。
成语出处:明・沈采《千金记・入关》:“大王,你只宜乘早击之,若迟便有养虎伤身之害矣。”
龙战虎争
成语解释:同“龙争虎斗”。
成语出处:汉・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分裂诸夏,龙战虎争。”
两虎相争
成语解释:两只老虎相互争斗。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。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秦策二》:“今两虎诤人而斗,小者必死,大者必伤。”《史记・春申君列传》:“天下莫强于秦楚,今闻大王欲伐楚,此犹两虎相与斗。”〖示例〗我相公官至下大夫,不知为何,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,我想两虎相争,必有一伤。 ★明・徐元《八义记・张维评话》
二虎相斗,必有一伤
成语解释: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,其中必有一只受伤。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,激烈斗争的结果,必有一方吃亏。
成语出处:明・烟霞散人《斩鬼传》第四回:“这叫做二虎相斗,必有一伤,待他伤了一个,便容易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