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口的成语

口的成语(共515个)

  • 似悬河

    kǒu sì xuán hé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口若悬河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五回:“假使苏秦、张仪、陆贾、郦生复出,口似悬河,舌如利刃,安能动我心哉!”

  • 吻生花

    kǒu wěn shēng huā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谈吐文雅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冯贽《云仙杂记》第五卷引《白氏金锁》:“张祜苦吟,妻孥唤之不应,以责祜。祜曰:‘吾方口吻生花,岂恤汝辈。’”

  • 如悬河

    kǒu rú xuán hé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口若悬河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七卷:“德称口如悬河,宾主颇也得合。”

  • 结舌

    qián kǒu jié shé

    成语解释:钳口:嘴巴张不开;结舌:舌头转不动。
    形容紧闭嘴巴;不敢说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王符《潜夫论・贤难》:“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、括囊共默而已者也。”

  • 一词

    zhòng kǒu yī cí

    成语解释:很多人都说同样的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令狐楚《谢赐冬衣状》:“自臣而下,万口一声。”

  • 人多

    rén duō kǒu zá

    成语解释:指谈论的人多,各种议论都有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》第九回:“宁府人多口杂,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端能造言诽谤主人。”

  • 难分

    bǎi kǒu nán fēn

    成语解释:即使有一百张嘴也难分辩清楚。犹百口莫辩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这‘薄幸’两字,我也百口难分了!”

  • 否认

    shǐ kǒu fǒu rèn

    成语解释:一口咬定;坚决不承认。

    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6章:“他为着面子上光彩,矢口否认他的妹妹是‘如夫人’。”

  • 唇焦

    chún jiāo kǒu zào

    成语解释:焦:干。
    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公然抱茅入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。

  • 一辞

    zhòng kǒu yī cí

    成语解释: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,看法或意见一致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濮议》卷四:“众口一辞,纷然不止。”

  • 牙白

    yá bái kǒu qīng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说话清楚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,急得无法。”

  • 心直

    xīn zhí kǒu kuài

    成语解释:性情直爽;有话就说。直:直爽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四折:“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,哥哥是好人。”

  • 无心

    yǒu kǒu wú xīn

    成语解释:嘴里有啥说啥;心里却没有什么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于谦《拟吴侬曲》:“忆郎直忆到如今,谁料思深恋亦深;刻木为鸡啼不得,原来有口却无心。”

  • 三缄其

    sān jiān qí kǒu

    成语解释:嘴上贴了三次封条。形容言语非常谨慎;或不开口。缄:封;闭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刘向《说苍・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陛之侧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。’”

  • 结舌

    jiān kǒu jié shé

    成语解释:闭口不说话。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。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张煌言《上延平王书》:“而所为若是,则其将何所依倚,故不敢缄口结舌,坐观胜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