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的成语(共515个)
食不糊口
成语解释:糊口:吃粥,比喻生活艰难。
连粥都喝不饱肚子。形容生活艰难。成语出处:唐・陈子昂《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》:“流亡初复,贫鞠兼半,食不糊口,力未赡农。”
绣口锦心
成语解释:锦、绣:精美鲜艳的丝织品。
形容文思优美,词藻华丽。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骈四骊六,锦心绣口,宫沉羽振,笙簧触手。”
锦心绣口
成语解释:锦、绣:精美艳丽的丝织品。
心里口中都像锦绣一样的绚丽多彩。形容文思巧妙;满腹文章;词藻华丽;才华横溢。成语出处:唐・柳宗元《乞巧文》:“骈四俪六,锦心绣口,宫沉羽振,笙簧触手。”
饭来开口
成语解释:见“饭来张口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元稹《放言》诗:“酒熟餔糟学渔父,饭来开口似神鸦。”
饭来张口
成语解释:指吃现成饭而不劳动。
成语出处:唐・元稹《放言》:“酒熟脯糟学渔父,饭来开口似神鸦。”
冲口而出
成语解释:不加思索;随口说出。多指说话失于检点。
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跋欧阳公书》:“此数十纸,皆文忠公冲口而出,纵手而成,初不加意者也。”
众口难调
成语解释:众人的口味很难调配恰当。比喻难以让所有的人都满意。调:调理;调配。
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归田录》第一卷:“和傅说之羹,实难调于众口。”
免开尊口
成语解释:不必开口说什么。多表示要求不会得到同意。
成语出处:田汉《关汉卿》第五场:“谁跟你开玩笑!这事让朱四姐出面,你就免开尊口!”
口角流沫
成语解释:口角:嘴边。
口角飞溅唾沫。形容说话时慷慨激昂的样子。成语出处:唐・李商隐《韩碑》:愿书万本诵万过,口角流沫右手胝。
携家带口
成语解释:携带家眷,指受家眷的拖累。
成语出处: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二卷第18回:“于是携家带口,风餐露宿地到了北京。”
极口项斯
成语解释:谓满口赞誉。项斯、唐代诗人,为杨敬之所器重,敬之赠诗有“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处逢人说项斯”之句。
成语出处:明・袁宏道《与钱象先生》:“仆极口项斯矣。茂苑虽多士,当今无出公右者。”
琅琅上口
成语解释:琅琅:玉石相击声;比喻响亮的读书声。
指诵读熟练、顺口;也指文辞通俗;便于口诵。成语出处:清・王韬《淞隐漫录》:“自幼即喜识字,授以唐诗,琅琅上口。”
张口结舌
成语解释:结舌:舌头像打了结;不能说话。
张着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。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3回:“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,面红过耳。”
空口无凭
成语解释:凭:凭证。
只是嘴说;没有凭证。指不足为据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空口无凭的话,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。”
黄口小儿
成语解释:黄口:儿童;小儿:小孩子。
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。成语出处:唐・许碏《题南岳招仙观壁上》诗:“黄口小儿初学行,唯知日月东西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