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的成语(共515个)
口是心非
成语解释:心口不一致;口上说一套;心里想一套。形容心口不一致。
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异辞。”
口尚乳臭
成语解释:嘴里还有奶腥味。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。
成语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高帝纪上》:“是口尚乳臭,不能当韩信。”
良药苦口
成语解释:良:好;苦口:口味苦。
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。比喻劝诫、批评的话;虽然听起来不舒服;但很有益处。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孙奋传》:“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”
口不择言
成语解释:指情急时说话不能正确用词表达或指说话随便。
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魏艾陵伯子华传》:“性甚褊急,当其急也,口不择言,手自捶击。”
杀人灭口
成语解释:杀害证人以毁灭口供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王义方传》:“杀人灭口,此生杀之柄,不自主出。”
万口一谈
成语解释: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。比喻意见一致。
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胡铨传》:“今内而百官,外而军民,万口一谈,皆欲食伦之肉。”
交口称赞
成语解释:交口:众口一辞。
异口同声地称赞。成语出处:《元史・王利传》:“利自幼颖悟,弱冠,与魏初同学,遂齐名,诸名公交口称誉之。”
缄口不言
成语解释:缄:封闭;言:说话。
封住嘴巴;不开口说话。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何遵传》:“正德间,给事、御史挟势凌人,趋权择便,凡朝廷大阙失,群臣大奸恶,缄口不言。”
聱牙戟口
成语解释:聱牙:不顺口。
形容文词艰涩,拗口难读。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文苑传三・李攀龙》:“所拟乐府,或更古数字为己作,文则聱牙戟口,读者至不能终篇。”
如出一口
成语解释: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。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韩非《韩非子・内储说下》:“问左右,左右言无有,如出一口。”
口中蚤虱
成语解释:比喻极易消灭的敌人,犹如口中之虱。故又作“口中虱”。
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七术》:“(王)以临东阳,则邯鄣口中虱也。”
拙口钝腮
成语解释:比喻嘴笨,没有口才。
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3回:“二哥,你和我一般,拙口钝腮,不要惹大哥热擦。”
口蜜腹剑
成语解释:嘴里说得动听;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。形容嘴甜心狠;阴险毒辣。
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唐玄宗天宝元年》:“尤忌文学之士,或阳与之善,啖以甘言而阴陷之。世谓李林甫‘口有蜜,腹有剑’。”
口衔天宪
成语解释:见“口含天宪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汉恒帝永兴元年》:“当今中官近习,窃持国柄,手握王爵,口衔天宪。”
反咬一口
成语解释:原指没有抓住兽类,反而被它咬了一口。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。
成语出处: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9回:“拿奸拿双,拿不住双,反咬一口,就受不得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