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西的成语

西的成语(共247个)

  • 指东打西

    zhǐ dōng dǎ xī

    成语解释:指着东方打西方,打得别人防不胜防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七侠五义》第92回:“那知小侠指东打西,窜南跃北,犹如虎荡羊群,不大的功夫,打了个落花流水。”

  • 西方净国

    xī fāng jìng guó

    成语解释:佛教语。指西方净土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龚自珍《西郊落花歌》:“西方净国未可到,下笔绮语何漓漓。”

  • 唐突西

    táng tū xī shī

    成语解释:唐突:冒犯。
    西施:春秋时美女,冒犯了西施。
    比喻为了突出丑的,而贬低了美的。亦作“唐突西子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诗话》:“更会串一戏,曰《易水饯荆卿》,其第一幕‘饯别’内,有歌四章,以《史记》所记原歌作尾声,近于唐突西施,点窜《尧典》。”

  • 唐突西

    táng tū xī zǐ

    成语解释:唐突:冒犯;西子:即西施,春秋时美女。
    冒犯了西施。比喻抬高了丑的,贬低了美的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轻诋》:“何乃刻画无盐,以唐突西子也。”

  • 驾鹤西

    jià hè xī yóu

    成语解释:死的婉称。

    成语出处:邓友梅《那五》:“过老太太言而有信,这事办完不久就驾鹤西游了,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来。”

  • 痛抱西

    tòng bào xī hé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丧子之痛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子夏居西河教授,为魏文侯师。其子死,哭之失明。”

  • 移东就西

    yí dōng jiù xī

    成语解释:彼此挪动转移。比喻只求暂时应付,不作长久打算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陆贽《论裴延龄奸蠹书》:“移东就西,便为课绩;取此适彼,遂号羡余。”

  • 拆东墙补西

    chāi dōng qiáng bǔ xī qiáng

    成语解释: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中国民歌资料・纳布鞋》:“拆东墙,补西墙,先要顾前方。”

  • 拉东补西

    lā dōng bǔ xī

    成语解释:多指欠债,借东家还西家,左支右绌。

  • 拆东补西

    chāi dōng bǔ xī

    成语解释: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为了应急而牺牲这个弥补那个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陈师道《次韵苏公西湖徙鱼》:“小家厚敛四壁立,拆东补西裳作带。”

  • 西补东

    chāi xī bǔ dōng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拆东补西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寒山《诗》:“虽乃得如斯,有为多患累,与道殊悬运,拆西补东尔。”

  • 行不由西州路

    xíng bù yóu xī zhōu lù

    成语解释:行:走路;西州:城名,在今南京。
    指怀念故人,悲悼亡友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谢安传》:“安薨后,辍乐弥年,行不由西州路。”

  • 拄笏西

    zhǔ hù xī shān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拄笏看山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简傲》:“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,桓谓王曰:‘卿在府久,比当相料理。’初不答,直高视,以手版拄颊云:‘西山朝来,致有爽气。’”

  • 东涂西

    dōng tú xī mǒ

    成语解释:涂、抹:原喻从事文辞。
    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。

    成语出处: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・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》:“报道莫贫相!阿婆三五少年时,也曾东涂西抹来。”

  • 东央西

    dōng yāng xī gào

    成语解释:谓到处恳求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警世通言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[李甲]口里虽如此说,心中割舍不下,依旧又往外边东央西告,只是夜里不进院门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