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西的成语

西的成语(共247个)

  • 东讨西

    dōng tǎo xī zhēng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东征西讨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杨炯《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》:“髫年学剑,卯岁论兵,以身许国,东讨西征。”

  • 买东买西

    mǎi dōng mǎi xī

    成语解释:指买各种物品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李开先《林冲宝剑记》第29出:“买东买西使官钱,点驴点马是买卖。”

  • 东张西

    dōng zhāng xī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东张西望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:“三人挤在一个舱角里,看他们的眼睛,偷偷地东张西张的神气。”

  • 东挪西

    dōng nuó xī còu

    成语解释:指各处挪借,凑集款项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3卷:“过了两月,又近吉日,却又欠迎亲之费,六老只得东挪西凑,寻了几件衣饰之类,往典铺中解了几十两银子,却也不够使用。”

  • 东歪西

    dōng wāi xī dǎo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身不由己,倾斜不稳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9回:“日暮挑灯闲徙倚,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?及至归来沉醉矣,东歪西倒扶难起。”

  • 东抄西

    dōng chāo xī xí

    成语解释: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四回:“毓生又会想法,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,东抄西袭,作为自己译的东文稿子,印出来,人家看得佩服。”

  • 指东画西

    zhǐ dōng huà xī

    成语解释: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。比喻说话避开主题,东拉西扯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释悟明《联灯会要・道闲禅师》:“到处插语,指东划西,举古举今。”

  • 东藏西

    dōng cáng xī duǒ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,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,枪刀剑戟都潎样。”

  • 说东道西

    shuō dōng dào xī

    成语解释:没有中心地随意说。

    成语出处: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?”

  • 东游西

    dōng yóu xī dàng

    成语解释:指到处游荡,不务正业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回:“他因没事干管理,东游西荡。”

  • 日东月西

    rì dōng yuè xī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远隔两地,不能相聚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蔡琰《胡笳十八拍》:“十六拍兮思茫茫,我与儿兮各一方。日东月西兮徒相望,不得相随兮空断肠。”

  • 东奔西

    dōng bēn xī zhuà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无固定目标,到处乱闯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高濂《玉簪记・依亲》:“骤然起兵戈,扰攘。卷尘飞,东奔西撞,娇儿拆散知何往?”

  • 东瞧西

    dōng qiáo xī wàng

    成语解释:指到处乱看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刘老老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,很似打锣筛面的一般,不免东瞧西望的。”

  • 东补西

    dōng bǔ xī còu

    成语解释:指各处挪借,凑集款项。同“东挪西凑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朱自清《哀互生》:“他东补西凑地为立达筹款子,还得跑北京,跑南京。”

  • 东逃西

    dōng táo xī càn

    成语解释:四处逃亡与逃避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因那年避乱南奔,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,夫妻两口,凄凄惶惶,东逃西窜,胡乱的过了几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