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的成语(共247个)
东跑西颠
成语解释:比喻到处奔走。
成语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四:“他和他的那个组,打地,评等级,品好赖,劈青苗,东跑西颠,整整地忙了五天。”
学贯中西
成语解释:形容中文、外语都十分好。
成语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6回:“博了个熟识时务,学贯中西的名气。”
夕阳西下
成语解释:指傍晚落日的景象。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。
成语出处:元・马致远《天净沙・秋思》: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”
一命归西
成语解释:见“一命归阴”。
成语出处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不留神?好,噗哧一下儿,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!”
各奔东西
成语解释:各:各自;奔:奔向。
各自走各自的路,借指分手。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72回:“大家撒腿就跑,各奔东西。”
送佛送到西
成语解释:比喻做好事做到底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,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。”
送佛送到西天
成语解释:比喻做好事做到底。
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,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。”
铜山西崩,洛钟东应
成语解释: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响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铜山西崩,灵钟应应。”
金乌西坠,玉兔东升
成语解释:金乌:太阳;坠:落下;玉兔:月亮。
太阳落山,月亮升起。成语出处:清・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3回:“一路说,一路行,不多时,早已金乌西坠,玉兔东升。”
刻画无盐,唐突西施
成语解释:刻画:描绘;无盐:战国时齐国的丑女;唐突:冒犯;西施:春秋时越国美女。
比喻拿丑的和美的比较,冒犯与贬低了美的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周顗传》:“庚亮尝谓顗曰:‘诸人咸以君方乐广。’顗曰:‘何乃刻画无盐,唐突西施也。’”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
成语解释:征:征战;荡:扫荡。
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成语出处:晋剧《打金枝》第二场:“父王的江山,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,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。”
关西出将,关东出相
成语解释:关:函谷关。
函谷关以东的地区,民风好文,多出宰相;函谷关以西的地区,民风好武,多出将帅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虞诩传》:“谚曰:‘关西出将,关东出相。’观其习兵壮勇,实过余州。”
关东出相,关西出将
成语解释:关:函谷关。
函谷关以东的地区,民风好文,多出宰相;函谷关以西的地区,民风好武,多出将帅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姚兴载记》:“古人有言,关东出相,关西出将,三秦饶儁佚异,汝异多奇士。”
西颦东效
成语解释:西施捧心、东施效颦。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。
成语出处:清・无名氏《少年登场》:“西颦东效,没来由把国民价值扫地尽了。”
西学东渐
成语解释:渐:流入。
西方的各种学说向东方流传。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禹贡》:“东渐于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