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的成语(共247个)
东奔西走
成语解释:到处奔跑。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。也形容到处逃窜。走:跑。
成语出处:元・魏初《沁园春・留别张周卿韵》:“甚年来行役,交情契阔,东奔西走,水送山迎。遥望神州,故人千里。”
东奔西跑
成语解释:指到处奔波。
成语出处:杨朔《雪浪花》:“苦人哪,自小东奔西跑的,什么不得干?干的营生多,经历的也古怪。”
东飘西荡
成语解释:指不固定,没有着落。也指无定向地漂浮。
成语出处:明・无名氏《苏九淫奔》第一折:“去汴梁买马,不想东飘西荡,将本钱尽行折了。”
东拼西凑
成语解释:东一点;西一点零零碎碎地拼凑起来。也形容经济小为应急需到处挪借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,说不得东拼西凑,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。”
西风残照
成语解释:秋天的风,落日的光。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。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。”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李白《忆秦娥》词:“乐游原上清秋节,咸阳古道音尘绝。音尘绝,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。”
西风落叶
成语解释:形容秋天景象。比喻事物已趋衰落。
成语出处:唐・贾岛《忆江上吴处士》:“秋风吹渭水,落叶满长安。”
东冲西决
成语解释:形容洪水四处冲决泛滥。
成语出处:清・江藩《汉学师承记・胡渭》:“近日治河,乃遏之使不得北,而南入于淮,以便运耳。南行非河之本性,东冲西决,率无宁岁。”
东兔西乌
成语解释:兔、乌:古代神话传说中说,月亮里有玉兔,太阳里有三足金乌,所以用乌、兔代表日月。
月亮东升,太阳西落。表示时光不断流逝。成语出处:宋・吴潜《瑞鹤仙》:“愁高怅远。身世事,但难准。况禁他,东兔西乌相逐,古古今今不问。”
中西合璧
成语解释:璧:古代玉器。
指兼有中国和外国优点的事物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……这边底下是主位;密司忒萨坐在右首,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。”
东西南北
成语解释:指四方、到处、各地、普天下或方向;亦指到处飘泊,行踪不定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东西南北,谁敢安处。” 《礼记・檀弓上》:“今丘(孔子)也,东西南北之人也。”
东劳西燕
成语解释:劳:伯劳。
比喻情侣、朋友离别。成语出处:南宋・郭茂倩《乐府诗集・杂曲歌辞八・东飞伯劳歌》:“东飞伯劳西飞燕,黄姑织女时相见。”
日落西山
成语解释:太阳迫近西山;快要落下。也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。
成语出处:《上唐书・音乐志》:“'栖鸟夜飞',沉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。攸之未败前,思归京师,故歌和云:'日落西山还去来。'”
东零西落
成语解释:零散稀疏。形容衰败。
成语出处:瞿秋白《饿乡纪程》十:“出车站空场上,远远就看见东零西落的房屋,战争时烧毁的建筑,残石剩础,凄然的哀诉资本主义的破产呢。”
声东击西
成语解释: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;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;实际进攻西边。声:声张;击:打击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杜佑《通典・兵六》说:“声言击东,其实击西。”
东征西讨
成语解释:指四处出战征伐。
成语出处:唐・杨炯《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》:“至如出车授钺,东征西讨,孤虚向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