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的成语(共130个)
去食存信
成语解释: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,也要坚持信义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“曰:‘去食。自古下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’”
存心养性
成语解释:保存赤子之心,修养善良之性。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存其心,养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”
推亡固存
成语解释:推翻行亡道之国,巩固行存道之邦。
成语出处:《尚书・汤誓》:“佑贤辅德,显忠遂良。兼弱攻昧,取乱侮亡。推亡固存,邦乃其昌。”
手泽尚存
成语解释:手泽:为手汗所沾润。
指先人遗物仍然保存着。多指著述、手迹。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玉藻》:“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,手泽存焉尔。”唐・刘禹锡《唐故相赠司空令狐公集纪》:先正司空与丈人为显交,撤悬之前五日,所赋诗寄友非他人也。今手泽尚存。
闲邪存诚
成语解释:闲:防备,禁止。
约束邪念,保持诚实。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乾》:“闲存其诚。”孔颖达疏:“闲邪存其诚者,言防闲邪恶,当自存其诚实也。”
硕果独存
成语解释: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。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,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。
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剥》:上九,硕果不食。
死生存亡
成语解释:生存或者死亡。常用比喻事态已经到了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。亦作“生死存亡”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定公十五年》:“夫礼,死生存亡之体也。”
存亡有分
成语解释:存:生存;亡:死亡;分:定分。
人的生死、物的存亡各有定分。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群传》:长短有命,存亡有分。
存恤耆老
成语解释:恤:救济;存恤:慰问救济;耆:古称六十岁为耆;耆老:指年老的人。
慰问救济年老的人。成语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吕蒙传》: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,问所不足,疾病者给医药,饥寒者赐衣粮。
片瓦不存
成语解释:一块整瓦也没有了。形容建筑物全部毁坏。
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苏易简传》:“况城邑焚毁,片瓦不存,所过山林,林木匮乏。”
在此存照
成语解释:照:查考,察看。
写下字据保存进来,以作凭证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2回:“执凭公文,在此存照。”
治乱存亡
成语解释:安定、祸乱、存续、灭亡,指国运的各种情况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微》:“治乱存亡,则不然,如可知,如可不知;如可见,如可不见。故智士贤者,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。”
存亡未卜
成语解释:卜:猜测,估计。
或是活着,或是死了,不能预测。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七卷:“况宗族远离,夫家存亡未卜,随缘快活,亦足了一生矣。”
颗粒无存
成语解释:颗粒:一颗一粒。
指粮食没有存货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1回:“船上米粮,都被劫得颗粒无存,如今饿的头晕眼花,哪有气力还去拿篙弄柁?”
心存目想
成语解释:谓凝目注视,用心思索。
成语出处:唐・白居易《白蘋洲五亭记》:“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。予按图握笔,心存目想,覼缕梗概,十不得其二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