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的成语(共130个)
永存不朽
成语解释:朽:磨灭。
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,不会磨灭。成语出处:《魏书》:“遗风余爱,永存不朽。”
齿敝舌存
成语解释:牙齿都掉了,舌头还留存。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,柔软的常能保全。
成语出处: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勉学》:“素暴悍者,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,齿敝舌存,含垢藏疾,尊贤容众,苶然沮丧,若不胜衣也。”
齿弊舌存
成语解释:谓刚者易折,柔者难毁。语本汉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老子曰:‘夫舌之存也,岂非以其柔耶?齿之亡也,岂非以其刚耶?’”。
成语出处:语出汉・刘向《说苑・敬慎》:“老子曰:‘夫舌之存也,岂非以其柔耶?齿之亡也,岂非以其刚耶?’”
海内存知己
成语解释:天下虽大,仍有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存在。
成语出处: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: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”
危急存亡之秋
成语解释: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。
同生死,共存亡
成语解释: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,生死与共。
危急存亡之交
成语解释:危急:危险而紧急;交:指关键时刻。
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。成语出处:三国・蜀・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今天下三分,益州罢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
危急存亡之时
成语解释:危急:危险而紧急;时:时刻。
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。成语出处:三国・蜀・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今天下三分,益州罢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
敌存灭祸,敌去召过
成语解释:召:即“招”,招来。
敌人存在,威胁便存在,可使人提高警惕,免除灾祸;放松警惕,便会招来祸害。比喻胜利后不能放松警惕。六合之外,存而不论
成语解释:六合:指上下和东西南北,泛指天下;存:保留;论:讨论。
指把问题保留下来,暂不讨论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齐物论》:六合之外,圣人存而不论。
时运则存,不用则亡
成语解释:时:经常。
原指铁针要经常使用,不用就要生锈,成为没用的东西。后指技术、知识越用越熟练、丰富,不使用就要生疏、遗忘。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赋篇》:功业甚博,不见贤良。时用则存,不用则亡。
物有生死,理有存亡
成语解释:物:万物;理:事物的规律。
万物都是有生也有死,有其规律也有它的存在或消亡。指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都是发展变化着的。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・解老》:故定理有存亡,有生死,有盛衰。天物之一存一亡,乍生乍死,初盛而后衰者,不可谓常。
存亡安危
成语解释: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,使极其危险的安定下来。形容在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作用。
成语出处:《荀子・王制》:“功名之所就,存亡安危之所堕,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。”
危急存亡
成语解释:危急:危险而紧急。
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。成语出处:三国蜀・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今天下三分,益州罢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”
继绝存亡
成语解释:恢复灭亡的国家,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:“兴灭国,继绝世,举逸民,天下之民归心焉。”《公羊传・僖公十七年》:“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,故君子为之讳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