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存的成语

存的成语(共130个)

  • 神而明之,乎其人

    shén ér míng zhī , cún hū qí rén

    成语解释: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,在于各人的领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易・系辞上》:“纪而裁之,存乎变;推而行之,存乎通;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”

  • 高官,志在巨富

    xīn cún gāo guān , zhì zài jù fù

    成语解释:存:想念。
    一心想做高官,大富大贵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李贽《焚书・又与焦弱侯》:“彼以为周、程、张、朱者,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,志在巨富。”

  • 有了孝,不显彦章

    yǒu le cún xiào , bù xiǎn yán zhāng

    成语解释:存孝:五代李克用的养子;彦章:五代朱温的部将。
    有了李存孝,就显不出王彦章。比喻一个有突出才华的人,压倒了另一个才华稍次一点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19回:“再要挂搭上他,可说‘有了存孝,不显彦章’。”

  • 皮不而毛焉附

    pí bù cún ér máo yān fù

    成语解释:存:存留;焉:哪里;附:附着。
    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

    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墨学微》第一章:“然此果足为有命说之根据乎?一旦以力破此制度,则皮不存而毛焉附矣。”

  • 目击

    dào cún mù jī

    成语解释: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,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。

   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・田子方》:“子路曰:‘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,见之而不言,何邪?’仲尼曰:‘若夫人者,目击而道存矣,亦不可以容声矣。’”

  • 百不一

    bǎi bù yī dài

    成语解释: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。表示丧失殆尽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周 宇文逌《序》:“昔在阳都,有集十四卷,值太清罹乱,百不一存。”

  • 目替

    xīn cún mù tì

    成语解释:存:想念;替:废弃。
    心里虽然想念,但已废弃看望的行动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傅咸《赠何劭王济诗序》:“历试无效,且有家艰,心存目替,赋诗申怀。”

  • 百无一

    bǎi wú yī cún

    成语解释:存:存在。
   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。指丧失殆尽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2卷:“多被王仙其作寇残灭,里闾人物,百无一存。”

  • 亡危急之秋

    cún wáng wēi jí zhī qiū

    成语解释:指生存、灭亡、危险、紧急的关键时刻。

    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》:“在存亡危急之秋,更不应计较过去的一切,而当与全国国民彻底更始,力谋团结,以保国家之生命与生存。”

  • 十一于千百

   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

    成语解释:指亡多而存少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出晋・陆机《叹逝赋》:“顾旧要于遗存,得十一于千百。”

  • 芥蒂

    bù cún jiè dì

    成语解释:芥蒂:本作“蒂芥”,细小的梗塞物,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。
    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。形容人心地宽,气量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,曾不蒂芥。”

  • 有子

    yǒu zǐ cún yān

    成语解释:焉:表示陈述的语气词。
    有儿子在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汤问》:“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。”

  • 过化

    guò huà cún shén

    成语解释:过:经过;存:保存,具有。
    圣人所到之处,人民无不被感化,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夫君子所过者化,所存者神,上下与天地同流。”

  • 立此

    lì cǐ cún zhào

    成语解释:立:立下;此:这个;指字据或文书;存:保存;照:察看;查考。
    立下字据;保存起来;作为凭证。

    成语出处:孙犁《谈头条》:“他所写的《立此存照》等短文,刊物也真的把它们作为补白,作者编者,均不以此为忤。”

  • 不悖

    bìng cún bù bèi

    成语解释:指同时存在而不冲突。

    成语出处:巴金《家》九:“但是风雅的事又怎幺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