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的成语(共272个)
堂堂正正
成语解释:原指军队阵容盛大。后形容光明正大。堂堂:强大威武;正正:整齐。
成语出处:先秦・孙武《孙子・军争》:“无邀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,此治变者也。”
拨乱反正
成语解释:拨:治理;乱:指乱世;反:回复;正:正常。
指整顿混乱局面;使秩序恢复正常。现在也指纠正错误;恢复正确的事理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公羊高《公羊传・哀公十四年》:“拨乱世,反诸正,莫近诸《春秋》。” 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礼乐志》:“汉兴,拨乱反正,日不暇给,犹命叔孙通制礼仪,以正君臣之位。”
上梁不正下梁歪
成语解释:上梁:指上级或长辈。
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,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。成语出处:晋・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上不正,下参差。”
风华正茂
成语解释:风:风采;华:才华;茂:茂盛;蓬勃。
正是风采动人;才华横溢的时候。形容人朝气蓬勃;年轻有为。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沁园春・长沙》:“恰同学年少,风华正茂;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。”
光明正大
成语解释:心地光明;言行正派。正大:公正无私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・易九》第73卷:“圣人所说底话,光明正大。”
正大光明
成语解释:公正无私、胸怀坦白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文公文集・卷三十八・答周益公》:“至若范公之心,则其正大光明,固无宿怨,而惓惓之义,实在国家。”
公正无私
成语解释:公道正直;没有私心。
成语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赋》:“公正无私,反见从横。”
正心诚意
成语解释: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,泛指心术端正,意念真诚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。”
诚意正心
成语解释:诚:真心实意;正:纠正。
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。”
名正言顺
成语解释:名正:名义或名分正当;言顺:道理讲得通。
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;逆理也讲得通。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”
矫枉过正
成语解释:矫:纠正;枉:弯曲;过正:超过了限度。
弯向另一方。把弯曲的东西扭直;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。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仲长统传》:“逮至清世,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。”
正本清源
成语解释:正本:从根本上整顿;清源:从起源上整理。
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;彻底解决问题。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武帝纪》:“思与天下式明王度,正本清源,于置胤树嫡,非所先务。”
守正不回
成语解释:坚守正道,不屈从。
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王罴传》:“罴轻侮权势,守正不回,皆此英也。”
正人君子
成语解释:旧时指正直;有道德的人物。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。
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张宿传》:“宿怨执政不与已,乃日肆谗甚,与皇甫镈相附离,多中伤正人君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