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的成语(共272个)
言归正传
成语解释:归:回到;正传:本题或正题。
原为旧时小说常用的套语;把话回到正题上来。成语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1回:“和尚一看不对头,赶紧言归正传,预备说完了好告辞。”
正襟危坐
成语解释:正襟:正一正衣襟;危坐:端正地坐着。
理好衣襟;端端正正地坐着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日者列传》:“宋忠、贾谊瞿然而悟,猎缨正襟危坐。”
一本正经
成语解释:正经:庄重;正派。
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。成语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6章:“我原是故意闹别扭,也知道自己要挨打,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:‘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,没有做错。’”
枉己正人
成语解释:枉:弯曲,不正;正:纠正。
自己立脚不正,却要去纠正别人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:“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,况辱已以正天下者乎?”
正言直谏
成语解释:以正义之语,规劝皇帝、上级、长辈或朋友。
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桓范《谏争》:“今正言直谏,则近死辱而远荣宠,人情何好焉,此乃欲忠于主耳!”
扶正祛邪
成语解释:祛:去除。
扶持正气,去除邪气。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,纠正错误倾向。成语出处:傅维康《医药史话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>》:“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。”
端人正士
成语解释:指端庄正直的人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80卷:“他好放肆,见端人正士以礼自持,却恐他来检点。”
守正不阿
成语解释:正:公正;阿:偏袒。
处理事情公平正直,不讲情面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陈宠传》:“而宠与中山相汝南张彬、东平相应顺守正不阿。”
持正不阿
成语解释:持守公正正派,不迎合阿谀。
成语出处:明・范濂《云间据目抄》卷一:“平居议论臧贬,务持正不阿;与人交,不以盛衰为轩轾。”
义正辞严
成语解释:义:道理;辞:言辞。
理由正当充足;言辞严正有力。成语出处:宋・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!”
辞严义正
成语解释:辞:言词,语言。
义:道理。
言辞严厉,义理正大。成语出处:宋・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。
词严义正
成语解释:措词严肃,道理正当。
成语出处:元・黄溍《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》:“为之开陈祸福,词严义正,累数千言。”
不务正业
成语解释:务:从事;正业:正当的职业;本职工作。
不干正当的工作。现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;去搞其他的事情。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:“这人不甚读书,终日闲游浪荡,一自父母亡后,分外不务正业。”
聪明正直
成语解释:头脑聪明,行为正直无私。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。
不正之风
成语解释:不正当的社会风气。
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辩问》:“移不正之风,易流遁之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