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的成语(共272个)
方正不阿
成语解释:方正:品行正直;阿:阿谀,诌媚。
指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诌媚。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王徽传》:“有方正不阿者,即以为不肖,而朝夕谗谤之,日加浸润,来免改疑。”
持正不挠
成语解释:挠:弯曲。
主持公道,不偏不向,不屈服。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蒋冕传》:“冕当正德之季,主昏政乱,持正不挠,有匡弼功。”
正正堂堂
成语解释:形容正大光明。
成语出处:《孙子・军争》:“无要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阵。”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回:“人家的话正正堂堂,料着一时驳不倒。”
正色立朝
成语解释:正色: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;朝:朝廷。
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公羊高《公羊传・桓公二年》:“孔父正色而立于朝,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,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”
心术不正
成语解释:指人用心不忠厚,不正派。
成语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9回:“宫曰:‘汝心术不正,我故弃汝!’”
正中下怀
成语解释:中:投合;符合;下:在下;谦称自己。
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。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3回:“蔡福听了,心中暗喜:‘如此发放,正中下怀。’”
正言厉色
成语解释:正:严正;厉:严厉;色:脸色。
话语严正;态度严厉。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9回:“黛玉见他说的郑重,又且正言厉色,只当是真事。”
量凿正枘
成语解释: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。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楚・屈原《楚辞・离骚》:“不量凿而正枘兮,固前修以葅旈。”
寿终正寝
成语解释:寿终:活到老死;正寝:旧式住房的正屋。
原指老死在家里。现比喻事物的灭亡。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11回:“纣王立身大呼曰:'你道朕不能善终,你自夸寿终正寝,非侮君而何!”
刚正不阿
成语解释:刚:刚直;直:正直;不阿:不逢迎。
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。成语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一员官》:“济南同知吴公,刚正不阿。”
歪打正着
成语解释: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当;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。歪:不正;着:击中。
成语出处:清・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二回:“将药煎中,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,谁想歪打正着,又是杨太医运气好的时节,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。”
改邪归正
成语解释: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。指不再做坏事。
成语出处:宋・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。”
芒寒色正
成语解释:指星光清冷色纯正。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。
成语出处:唐・刘禹锡《柳河东集序》:“粲焉如繁星丽天,而芒寒色正。”宋・张孝祥《代季父上陈枢密书》:“此数公者,声称德望,炳然较著,真与芒寒色正者比。”
危言正色
成语解释: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。
成语出处:唐・陈子昂《谏灵驾入京书》:“必待非常之主,然后危言正色,抗议直辞,赵汤矍而不回。”
公正不阿
成语解释: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。
成语出处:宋・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九卷:“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,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,可谓贤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