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的成语(共272个)
弃邪归正
成语解释:指抛弃邪行,归向正道。
成语出处:清・钮琇《觚剩・舒氏义烈》:“今公已弃邪归正,承袭王封。”
义正词严
成语解释:义:道理。
词:言辞。
道理正当公允,严肃的措词。亦作“义正辞严”、“辞严义正”、“辞严意正”、“词严理正”、“正义严辞”。成语出处:明・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・丹铅新录四》:“子玄之论,义正词严,圣人复起,弗能易矣。”
公正廉洁
成语解释:指廉洁奉公,不循私情。
成语出处:清・昭槤《啸亭杂录・金元史》:“劾其贪酷诸款,而后又言其公正廉洁、惜名器、重士节诸语。”
贤良方正
成语解释:贤良:才能,德行好;方正:正直。
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,唐宋沿用,设贤良方正科。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平准书》:“当是之时,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,或至公卿大夫。”
正气凛然
成语解释:正气:刚正之气。
凛然:可敬畏的样子。
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。成语出处:罗广斌、杨益言《红岩》第十章:“许云峰把椅子一推,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,昂头命令道:‘送我回监狱!’”
邪不压正
成语解释:不正当的、不正派的压不倒正当的、正派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:曹禺《我对戏剧创作的希望》:“就是邪不压正嘛,最后是正面人物得到了胜利!”
上梁不正
成语解释:比喻上面的人行为不正,下面的人也跟着干坏事。
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做的个上梁不正,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。”
心地正直
成语解释:指为人正直,不存邪念。
名不正,言不顺
成语解释: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。
成语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”
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
成语解释:比喻避嫌疑。同“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”。
成语出处:《艺文类聚》卷四一引三国・魏 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;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。”
闲话休提,书归正传
成语解释:提:提说。
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,还是回到正题上来。成语出处:王朝闻《论凤姐》第16章:“闲话休提,书归正传;看来袭人自己,日子也并不太好过。”
闲话休题,书归正传
成语解释:题:通“提”,提说。
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,还是回到正题上来。成语出处:鲁迅《呐喊・阿Q正传》:“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‘闲话休题,书归正传’这一句套话里,取出‘正传’两个字来,作为名目。”
胸中正,眸子瞭
成语解释:眸子:瞳仁,眼睛;瞭:明亮。
心地纯正,眼睛明亮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眸子不能掩其恶,胸中正,眸子瞭焉;胸中不正,则眸子眊焉。”
归正首丘
成语解释:首:向;丘:土丘。
传说狐狸即将死在外边,也要把头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。指死后归葬于故乡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:“礼,不忘其本。古之有言曰:狐死正丘首,仁也。”
归正邱首
成语解释:见“归正首丘”。
成语出处:明・宋濂《故检校孔君权厝志》:“吾出千成死至此,吾意能归正邱首,岂知死于道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