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书的成语

书的成语(共220个)

  • dà shū tè shū

    成语解释:书:写;记载 。
    大写特写。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。也作“特书大写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答元侍御书》:“而足下年尚强,嗣德有继,将大书特书,屡书不一书而已也。”

  • 声琅琅

    shū shēng láng lá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读书声音响亮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三:“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,闻书声琅琅,怪旷野那得有是。”

  • 声朗朗

    shū shēng lǎng lǎ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十三回:“ 走过闹市,只听那些居民人家,接二连三,莫不书声朗朗。”

  • 坑儒

    fén shū kēng rú

    成语解释:坑:挖坑活埋;儒:儒生;读书人。
    指秦始皇焚烧《诗经》、《书经》等古代典籍;坑杀一批儒生。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:“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,焚书坑儒,天下学士逃难解散。”

  • diào shū dài

    成语解释:掉:摆动,摇动。
    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唐书・彭利用传》:“利用对家人稚子,下逮奴隶,言必据书史,断言破句,以代常谈,俗谓之‘掉书袋’。”

  • 破万卷

    dú shū pò wàn juàn

    成语解释:破:突破;引申为尽;通;卷:书籍的册数或篇章。
    刻苦而认真地学习;翻破了万卷书。形容读书很多;学识渊博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》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

  • 抵万金

    jiā shū dǐ wàn jī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家信的珍贵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杜甫《春望》诗: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

  • 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

    wàn bān jiē xià pǐn , wéi yǒu dú shū gāo
  • 同文,车同轨

    shū tóng wén , chē tóng guǐ

    成语解释:车轨相同,文字相同。比喻国家统一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今天下车同轨,书同文。”

  • 不尽言

    shū bù jìn yán

    成语解释:书:书信。
    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。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上》:“子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’”

  • 史不绝

    shǐ bù jué shū

    成语解释:史书上不断有记载。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公卿大夫相继于朝,史不绝书。”

  • 白面

    bái miàn shū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白面:形容白净;书生:念书人。
    ①形容年纪轻、知识浅薄、阅历不深的读书人。②也泛指相貌姣好、白净的年轻读书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沈庆之传》:“陛下今欲伐国,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,事何有济?”

  • 十年读

    shí nián dú shū

    成语解释:谓长期努力于学业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宋书・沈攸之传》:“攸之晚好读书,手不释卷,《史》、《汉》多所谙忆,常叹曰:‘早知穷达有命,恨不十年读书。’”

  • 仗气直

    zhàng qì zhí shū

    成语解释:仗:依靠,凭借。
    指坚持正义,毫不隐讳地写出真相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后主纪》:“其有负能仗气,摈压当时,……亦宜去此幽谷,翔兹天路。”

  • 不尽意

    shū bù jìn yì

    成语解释:犹书不尽言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文苑传・祖鸿勋》:“与阳休之书曰:‘……已矣哉,书不尽意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