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的成语(共220个)
琴棋书画
成语解释:弹琴、弈棋、写字、绘画。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。
成语出处:宋・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五:“唐高测,彭州人。聪明博识,文翰纵横。至于天文历数,琴棋书画,长笛胡琴,率梁朝朱异之流。”
书生之见
成语解释:指书呆子的见解。
成语出处:宋・邵博《闻见后录》卷一:“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,欲复寓兵于农之法,书生之见,可言而不可用者哉。”
映雪读书
成语解释:利用雪的反光读书。形容读书刻苦。
成语出处:《宋齐语》:“孙康,家贫,常映雪读书。”
不刊之书
成语解释: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、钦定典制。
成语出处:汉・扬雄《答刘歆书》:“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。”
知书达礼
成语解释:知、达:懂得。
有文化,懂礼貌。形容有教养。成语出处:《群音类选・牧羊记・卫律说降》:“奈何所见不同,更不知书达礼。”
世代书香
成语解释: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。
成语出处: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7回:“林家虽贫到没饭吃,也是世代书香人家,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,落的耻笑。”
无巧不成书
成语解释:比喻事情十分凑巧。
成语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・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自古道:‘无巧不成书。’恰好有一人从墙下而过。”
尽信书不如无书
成语解释: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尽信书,则不如无书。吾于武成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”宋・陆九渊《政之宽猛孰先论》:“鸣呼,尽信书不如无书。”
咄咄书空
成语解释:《晋书·殷浩传》载殷浩虽被黜放,口无怨言,但终日书空作“咄咄怪事”四字。后以“咄咄书空”形容失志、懊恨之态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殷浩传》载殷浩虽被黜放,口无怨言,但终日书空作“咄咄怪事”四字。
学书学剑
成语解释:学文练武。语出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学书不成,去,学剑。
”。成语出处:语出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学书不成,去,学剑。”
书空咄咄
成语解释:语本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、黜免》:“殷中军被废,在信安,终日恒书空作字。
扬州吏民寻义逐之,窃视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后因以“书空咄咄”为叹息、愤慨、惊诧的的典实。成语出处:语出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、黜免》:“殷中军被废,在信安,终日恒书空作字。扬州吏民寻义逐之,窃视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
书记翩翩
成语解释:书记:书籍,记事的书面文字;翩翩:形容举止洒脱,风姿秀美。
形容文采优美,文风尚雅。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・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元瑜书记翩翩,致足乐也。”
公车上书
成语解释:公车:汉代官署名。
指举人进京应试。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东方朔传》:“朔初入长安,至公车上书,凡用三干奏牍。”
蒋干盗书
成语解释:蒋干: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。
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。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。书通二酉
成语解释:比喻读书甚多,学识丰富精湛。二酉,指大酉山、小酉山。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,相传秦人于此而学,因留之。见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《荆州记》。后因以此为喻。
成语出处: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引南朝・宋・盛弘之《荆州记》:“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,相传秦人于此而学,因留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