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的成语(共220个)
殷浩书空
成语解释:晋中军将军殷浩被废,除名为民,在信安,常终日书空作“咄咄怪事”四字。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。后以“殷浩书空”借指事情令人惊奇诧异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黜免》:“殷中军(殷浩)被废在信安,终日恒书空作字,扬州吏民寻义逐之,窃视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
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
成语解释:见:显现。
读书上百遍,书意自然领会。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。成语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肃传》:“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而云:‘必当先读百遍’,言‘读书百遍而义自见。’”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
成语解释:万:指很多。
形容学问渊博,见多识广。成语出处:曹靖华《采得百花酿蜜后》:“古人说:‘凡操千曲而后晓声,观千剑而后识器。’最好有‘读万卷书’的书本知识和‘行万里路’的生活知识。”
惟有读书高
成语解释:高:高尚。
只有读书求进取才是高尚的行径。成语出处:元・柯丹丘《荆钗记・会讲》:“世上万般皆下品。思量惟有读书高。”
闲话休提,书归正传
成语解释:提:提说。
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,还是回到正题上来。成语出处:王朝闻《论凤姐》第16章:“闲话休提,书归正传;看来袭人自己,日子也并不太好过。”
闲话休题,书归正传
成语解释:题:通“提”,提说。
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,还是回到正题上来。成语出处:鲁迅《呐喊・阿Q正传》:“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‘闲话休题,书归正传’这一句套话里,取出‘正传’两个字来,作为名目。”
与君一夕话,胜读十年书
成语解释:与你谈一晚上话,让我受益匪浅。形容跟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,受益却很多。
成语出处:清・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九回:“子平听说,肃然起敬道:‘与君一夕话,胜读十年书!真是闻所未闻!’”
学书不成,学剑不成
成语解释:学习书法没学好,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。指学习一无所成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项籍(羽)少,学书不成,去学剑,又不成。”
书剑飘零
成语解释:书剑:书籍和宝剑;飘零:漂泊,流落无依。
做官或从军,离乡背井,漂泊在外,久游未归。成语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小生书剑飘零,功名未遂,游于四方。”
罄笔难书
成语解释:罄:尽,完。
砍完所有的竹子做成书简也难以写完。形容事情多得写不完。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八章:“他们分发到战区以后,所经历的各种艰难困苦,那真是罄笔难书。”
书读五车
成语解释:形容读书多、知识丰富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
书画卯酉
成语解释:犹言上下班。卯时签到,酉时签退。
成语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1回:“依旧每日县中书画卯酉,听候差使。”
书缺有间
成语解释: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。
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五帝本纪》:“《书》缺有间矣,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。”
读书三到
成语解释:形容读书十分认真。
成语出处:宋・朱熹《训学斋规》:“余尝谓读书有三到:谓心到,眼到,口到……三到之中,心到最紧。”
借书留真
成语解释:指借别人的书,抄写后留下正本,把抄本还给别人。
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河间献王传》:“从民得善书,必为好写与之,留其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