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书的成语

书的成语(共220个)

  • 博览群

    bó lǎn qún shū

    成语解释:览:观看;阅读。
    广泛阅读各种书籍。形容学识渊博。也作“博览群籍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庾信传》:“庾信,字子山,南阳新野人也。……幼而俊迈,聪敏绝伦,博览群书,尤善《春秋左氏传》。”

  • 映月读

    yìng yuè dú shū

    成语解释: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。形容家境清贫,勤学苦读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史・江泌传》:“泌少贫,昼日斫屧为业,夜读书随月光,光斜则握卷升屋,睡极堕地则更登。”

  • 不释手

    shū bù shì shǒu

    成语解释: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。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史・牛弘传》:“[牛弘]性宽厚,笃志于学,虽职务繁杂,书不释手。”

  • 罄竹难

    qìng zhú nán shū

    成语解释:罄:尽;竹: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;书:写。
    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多形容罪恶累累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李密传》:“磬南山之竹,书罪未穷;决东海之波,流恶难尽。”

  • 立地

    lì dì shū chú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渊博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《宋史・吴时传》:“时敏于为文,未尝属稿,落笔已就,两学目之曰‘立地书厨’。”

  • 闭门读

    bì mén dú shū

    成语解释: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。形容专心埋头苦读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勉学》:“盖须切磋相起明也。见闭门读书,师心自是。稠人广坐,谬误差失者多矣。”

  • 立说

    zhù shū lì shuō

    成语解释:著:写作;撰述;立:建树;成就;说:学说。
    写书或文章;创立自己的学说。也作“著书立言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五回:“将南京元(玄)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;鼓吹休明。”

  • 秉笔直

    bǐng bǐ zhí shū

    成语解释:秉:握。
    书写史实不隐讳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5回:“我是秉笔直书,悬之国门,不能增损一字。”

  • 飘零

    piāo líng shū jiàn

    成语解释: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,游学四方,到处飘泊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6回:“如今虽是飘零书剑,家里也还有一百亩田,三四带房子住着。”

  • 香铜臭

    shū xiāng tóng chòu

    成语解释:书香:读书的家风;铜臭:铜钱上的臭味。
    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孔尚任《桃花扇・逮社》:“何物充栋汗车牛,混了书香铜臭。贾儒商秀,怕遇着秦皇大搜。”

  • 一介

    yī jiè shū shēng

    成语解释:一介:一个。
    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王勃《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勃三尺微命,一介书生。”

  • 寄雁传

    jì yàn chuán shū

    成语解释:谓传递书信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黄庭坚《寄黄几复》诗:“我居北海君南海,寄雁传书谢不能。”

  • 囊无底

    shū náng wú dǐ

    成语解释:谓古今书籍不可胜数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黄庭坚《送王郎》诗:“连床夜语鸡戒晓,书囊无底谈未了。”

  • 黄麻紫

    huáng má zǐ shū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黄麻紫泥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钱谦益《福建道监察御史赠通议大夫大仆寺卿谥忠毅李公墓志铭》:“黄麻紫书,照耀夜壑。”

  • 香门第

    shū xiāng mén dì

    成语解释:书香: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。
    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如今眼看书香门第是接下去了,衣饭生涯是靠得住了,他那个儿子只按部就班的也就作到公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