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名的成语

名的成语(共449个)

  • 实相副

    míng shí xiāng fù

    成语解释:名声和实际一致。

    成语出处:汉・路粹《为曹公与孔融书》:“昔国家东迁,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,综达经学,出于郑玄,又明《司马法》。”

  • 过其实

    míng guò qí shí

    成语解释:名声超过实际才能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一卷:“禄过其功者削,名过其实者损。”

  • 高难副

    míng gāo nán fù

    成语解释:副:相称。
    指盛名之下,实际难与相符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・黄琼传》:“峣峣者易缺,皦皦者易污,阳春之曲,和者必寡,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”

  • 难副

    shèng míng nán fù

    成语解释:盛:大;副:相称,符合。
    名望很大的人,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。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。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黄琼传》:“盛名之下,其实难副。”

  • 徒有其

    tú yǒu qí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光有它的名。指有名无实。徒:空;白白地;名:不符合实际的名声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“铨选之门,徒有其名,莫责其实。”

  • 实相符

    míng shí xiāng fú

    成语解释: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一致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・曹操《与王修书》:“君澡身澡德,流声本州,忠能成绩,为世美谈,名实相符,过人甚远。”

  • 符其实

    míng fú qí shí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名副其实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茅盾《全运会印象》:“那边的‘国术场’还有一个老头子穿了长衫舞刀,这在中年太太之流看来,还不是名符其实的‘大杂耍’么?”

  • 责实

    zhēng míng zé shí

    成语解释: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,就其言而观其行,以求名实相符。亦作“循名责实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陈书宣帝纪》:“方欲仗兹舟楫,委成股肱,征名责实,取宁多士。”

  • 一文不

    yī wén bù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一文钱都没有(名:占有)。
    形容非常贫困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佞幸列传》:“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

  • 身败

    shēn bài míng liè

    成语解释:地位丧失;名声败坏。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;遭到彻底失败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3回:“看来许多举人、进士做了官,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,身败名裂。”

  • 立身扬

    lì shēn yáng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立身: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;扬:传布。
    使自己立足于社会,名声远扬。

    成语出处:三国・魏 应璩《与从弟君苗君胄书》:“潜精坟籍,立身扬名。”

  • 显亲扬

    xiǎn qīn yáng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显:使显赫;扬:传扬。
    使父母宗族显耀;张扬自己的声誉。指中举、立功、做官的荣耀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孝经・开宗明义》:“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”

  • 一举成

    yī jǔ chéng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原指一旦科举及举;就会名闻天下。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韩愈《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》:“公一举成名而东。”

  • 昭著

    chòu míng zhāo zhù

    成语解释:名:名声;昭著:显著;明显。
    坏名声谁都知道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十章:“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,在前方打狗吃,臭名昭著。”

  • 俱灭

    shēn míng jù miè

    成语解释:谓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桓玄《与刘宰之书》:“孰与头足异处,身名俱灭,为天下笑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