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名的成语

名的成语(共449个)

  • 遐迩

    wén míng xiá ěr

    成语解释:遐:远;迩:近。
    形容名声很大,远近都知道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南齐书・高帝纪上》:“上流声议,遐迩所闻。”

  • 下无虚士

    míng xià wú xū shì

    成语解释:虚:假。
  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。后比喻名不虚传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姚察传》:沛国刘臻,窃于公馆访《汉书》疑事十余条,并为剖析,皆有经据。臻谓所亲曰:‘名下定无虚士。’

  • 责实

    zhēng míng zé shí

    成语解释:徵:考察;责:求。
    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,就其言而观其行,以求名实相符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陈书・宣帝纪》:方欲杖兹舟楫,委成股肱,徵名责实,取宁多士。

  • 闻遐迩

    míng wén xiá ěr

    成语解释:遐:远;迩:近。
    名声传扬到各地;形容名声很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崔浩传》:“奚斤辨捷智谋,名闻遐迩。”

  • 督实

    xún míng dū shí

    成语解释:循:依照;督:督责。
    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,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文宣帝纪》:“譬诸木犬,犹彼泥龙,循名督实,事归乌有。”

  • 罗织罪

    luó zhī zuì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指捏造罪名,陷害无辜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・来俊臣传》:“招集无赖数百人,令其告事,共为罗织,千里响应。”

  • 震一时

    míng zhèn yī shí

    成语解释:名声震动当时社会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刘晏传》:“号神童,名震一时。”

  • 人死留

    rén sǐ liú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,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新五代史・王彦章传》:“彦章武人,不知书,常为俚语谓人曰:‘豹死留皮,人死留名。’”

  • 豹死留皮,人死留

    bào sǐ liú pí , rén sǐ liú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指人生在世留下东西给后人。比喻留美名于身后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欧阳修《新五代史・王彦章传》:“彦章武人,不知书,常为俚语谓人曰:‘豹死留皮,人死留名。’”

  • 功成

    gōng chéng míng suì

    成语解释:遂;成功。建立了功绩;有了名声。

    成语出处:墨翟《墨子・修身》:“名不徒生,而誉不自长。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

  • 功成

    gōng chéng míng jiù

    成语解释:功:功业。
    就:达到。
    功绩取得了,名声也有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墨子・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

  • 欺世盗

    qī shì dào míng

    成语解释:欺:欺骗;世人:指当时的人。
    欺骗世人;窃取名誉。

    成语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不苟》:“夫富贵者则类傲之,夫贫贱者则求柔之,是非仁人之情也,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。”

  • 欺世

    dào míng qī shì

    成语解释:窃取名誉;欺骗世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不苟》:“夫贫贱者则求柔之,是非仁人之情也,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,险莫大焉。”

  • 存实亡

    míng cún shí wáng

    成语解释:名义上还有;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。

    成语出处:先秦・韩非《韩非子》:“惑主不然,计其入不计其出,出虽倍其入,不知其害,则是名得而实亡。”

  • 责实

    xún míng zé shí

    成语解释: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求实际内容;使得名实相符。循:依着;责:求。

    成语出处:先秦・韩非《韩非子・定法》:“术者,因任而授官,循名而责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