踵的成语(共70个)
比肩继踵
成语解释:比肩:肩膀挨着肩膀;继踵:脚尖碰着脚后跟。
肩膀靠着肩膀;脚尖碰着脚根。形容人多拥挤。成语出处:春秋・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・杂下九》:“临淄三百闾,张袂成阴,挥汗成雨,比肩继踵而在,何为无人?”
祸不旋踵
成语解释:旋踵:旋转脚跟,比喻时间极短。
祸害不久就将到来。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・袁聿修传》:“若违忤要势,即恐祸不旋踵,虽以清白自守,犹不免请谒之累。”
摩顶放踵
成语解释: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。形容不辞劳苦,不顾身体。
成语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墨子兼爱,摩顶放踵利天下,为之。”
摩肩接踵
成语解释:摩:接触;踵:脚跟。
肩挨肩;脚尖连着脚跟。形容人多拥挤;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刘向《战国策・齐策一》:“临淄之途,车毂击,人肩摩。”
接踵而来
成语解释:踵:脚后跟。
一个跟着一个到来;脚步紧相连。成语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,老夫子系天下人望,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闲情逸致!”
骈肩累踵
成语解释:同“骈肩累迹”。
成语出处:清・王韬《瀛需杂志》:“二十八日为城隍夫人诞辰,城中热闹,无异于城外,几于倾邑若狂,士女往观者,骈肩累踵。”
延颈企踵
成语解释:伸长头颈,踮起脚跟。形容仰慕或企望之切。
成语出处:汉・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海外遐方,信延颈企踵,四面内向,喁喁如也。”
延颈举踵
成语解释:踵:脚后跟。
伸长勃子,踮起脚跟。形容盼望十分殷切。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法箧》:“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,曰:‘某所有贤者’,赢粮而趣之。”
踵事增华
成语解释:踵:追随,继续。
继续前人的事业,并使更加完善美好。成语出处:南朝・梁・萧统《文选>序》:“盖踵其事而增华,变其本而加厉,物既有之,文亦宜然。”
死不旋踵
成语解释:旋踵:旋转足跟,即后退。
比喻不畏艰险,坚决向前。亦比喻极短时间内即死去。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中山策》:“当此之时,秦中士卒,以军中为家,将帅为父母,不约而亲,不谋而信,一心同功,死不旋踵。”
计不旋踵
成语解释:计:计议,打算;旋踵:旋转脚跟。
脚跟还未转过来,计议就定了下来。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定主意。也比喻行动迅速,毫不犹豫。成语出处:汉・司马相如《喻巴蜀檄》:“夫边郡之士……触白刃,早流矢,议不反顾,计不旋踵,人怀怒心,如报私仇。”
接踵而至
成语解释:踵:脚后跟;接踵:足跟相接。
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;一个跟着一个来到。形容人特别多;络绎不绝。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。也作“继踵而至”、“接踵而来”。成语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平话・唐史下》:“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。”
随踵而至
成语解释:踵:脚后跟。
一个跟着一个前来。形容人来得多,接连不断。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・齐策三》:“子来,寡人闻之,千里而一士,是比肩而立,百世而一圣,若随踵而至也,今子一朝而见七士,则士不亦众乎!”
比肩接踵
成语解释:肩碰肩,脚跟脚。形容人多拥挤或接连不断。
成语出处:清・戴名世《序》:“天下之谬悠庸烂者,比肩接踵,不可胜数。”
接踵比肩
成语解释:踵:脚后跟。
脚跟相接,肩膀相碰。形容人很多,相继不断。成语出处:唐・韦嗣立《论职官多滥疏》:“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,接踵比肩,布于文武之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