踵的成语(共70个)
战不旋踵
成语解释:旋:转。
踵:脚后跟。
打仗时不向后转。形容勇猛向前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人曰:‘子卒也,而将军自吮其疽,何哭为?’母曰:‘非然也,往年吴公吮其父,其父战不旋踵,遂死于敌。’”
比肩迭踵
成语解释:形容人多。迭踵,脚尖踩脚跟。
成语出处:清・陈康棋《郎潜纪闻》卷一:“辽沉旧人,胜朝遗耈,比肩迭踵,同掌丝纶。”
祸乱相踵
成语解释:踵:脚后跟,指追逐,相随。
形容灾祸与战乱接连发生。成语出处:《周书・苏绰传》:衰弊则祸乱交兴,淳和则天下自治。治乱兴亡,无不皆由所化也。
继踵接武
成语解释:踵:脚后跟;武:足迹。
脚后跟接脚后跟,足迹挨足迹。形容人数众多而拥挤不堪或接连不断。成语出处:明・归有光《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》:“士大夫登朝著与其居于乡者,继踵接武。”
疾如旋踵
成语解释:旋踵:转动脚跟。
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。形容变化很快。成语出处:唐・冯用之《机论上》:“一得一失,易于反掌,一兴一亡,疾如旋踵,为国家者可不务乎?”
架肩接踵
成语解释:肩挨肩,脚碰脚。形容人拥挤。
成语出处:宋・无名氏《灯下闹谈・升斗得仙》:“李相公砡镇扬日,夜梦长衢而行,见一金字牌屹于路左,观者架肩接踵而至,遂诣看焉。”
肩摩踵接
成语解释:肩碰肩,脚连脚。形容人多而拥挤。
成语出处:清・薛福成《庸庵笔记・幽怪二》:“终日人鬼杂处,肩摩踵接,不相畏避,亦不相闻问。”
举踵思慕
成语解释:举:抬起;踵:脚后跟;举踵:踮起脚跟;思慕:思念。
形容十分思念,抬起脚后跟张望。成语出处:汉・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举踵思慕,若怙旱之望雨。”
举踵思望
成语解释:举:抬起;踵:脚后跟;举踵:踮起脚跟。
形容十分思念,抬起脚后跟张望。成语出处:汉・荀悦《汉纪・武帝纪》:“盖闻中国至仁,德洋恩普……举踵思望,如怙旱之望雨。”
摩顶至踵
成语解释:犹摩顶放踵。
成语出处:南朝・陈・沈炯《为陈武帝与王僧辩盟文》:“僧辩等荷相国湘东王泣血衔冤之寄,摩顶至踵之恩,能不沥肝抽肠,共诛奸逆。”
磨踵灭顶
成语解释:同“摩顶放踵”。
摩肩继踵
成语解释:继:连续,紧接着。
参见[摩肩接踵]。旋踵即逝
成语解释:旋踵:转动脚后跟;逝:消失。
在转身时就消失了。形容消失迅速。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吴起传》:“往年吴公吮其父,其父战不旋踵,遂死于敌。”
延颈跂踵
成语解释:见“延颈企踵”。
成语出处:宋・王明清《挥薼后录》第四卷:“奈何都民朝夕思念,燃顶炼臂,延颈跂踵,以望御车之尘也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