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踵的成语

踵的成语(共70个)

  • 相接

    zhǐ zhǒng xiāng jiē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人数之多。

    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变法通议・论师范》:“此外握风气之权者,为书院山长,为蒙馆学究,车载斗量,趾踵相接。”

  • 相错

    zhǐ zhǒng xiāng cuò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趾踵相接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・革命制造厂》:“弃家逃威,望门投止者,趾踵相错。”

  • 武相接

    zhǒng wǔ xiāng jiē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踵趾相接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陈亮《跋焦伯强帖》:“诸公巨人踵武相接,天下毫发丝粟之才,皆得以牵连成就,况且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!”

  • 不旋

    bù xuán zhǒng

    成语解释:来不及转身。比喻时间极短。也指不退却。

    成语出处:柳残阳《阎王梭》十七:“先是有开门声,不旋踵间,茅屋门被人拍的‘嘭嘭’响……”。

  • 举前曳

    jǔ qián yè zhǒng

    成语解释:曳:拖;踵:脚后跟。
    拖着脚后跟向前迈步。形容谨慎小心,缩手缩脚的样子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礼记・玉藻》:执龟玉,举前曳踵,蹜蹜如也。

  • 可待

    qǐ zhǒng kě dài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很快就可以等到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王符传》:“则萧、曹、周、韩之伦,何足不致,吴、邓、梁、窦之属,企踵可待。”

  • 而至

    jì zhǒng ér zhì

    成语解释:踵:脚后跟;接踵:足跟相接;至:到,来。
    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,接连不断地来。形容来者很多,络绎不绝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晋书・段灼传》:“由是四方雄俊继踵而至,故能世为强国,吞灭诸侯,奄有天下。”

  • 义不旋

    yì bù xuán zhǒng

    成语解释:旋踵:旋转脚跟。
    在道义上只能奋勇向前,不能退缩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魏书・邓至传》:莫不含怒作色,如赴私仇;茹肝涉血,义不旋踵。

  • 祸不反

    huò bù fǎn zhǒng

    成语解释:踵:脚跟。
    形容灾祸很快来临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许世绪传》:“今揽五郡之兵,据四战之中,苟无奇计,祸不反踵。”

  • 履穿

    lǚ chuān zhǒng jué

    成语解释:鞋子破了,露出脚后跟。形容很贫苦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让王》:“捉襟而肘见,纳履而踵决。”

  • 解结

    yǐ zhǒng jiě jié

    成语解释:踵:脚后跟;结:疙瘩。
    用脚后跟去解疙瘩。比喻做事徒劳无功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》:“数米简发,烦而不察,有为之甚也,何异乎以膝搔背,以踵解结矣。”唐・马总《意林》:董子曰:‘子信鬼神,何异以踵解结,终无益也。’

  • 捐糜

    dǐng zhǒng juān mí

    成语解释:谓捐躯,牺牲。

  • 尽捐

    dǐng zhǒng jìn juān

    成语解释:犹言顶踵捐糜。

  • 纳履决

    nà lǚ jué zhǒng

    成语解释:纳:穿;履:鞋;决:破裂;踵:脚后跟。
    穿鞋而后跟即破。比喻穷困、窘迫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・贫富》:“曾子捉襟见肘,纳履决踵,贫不胜言。”

  • 翘首跂

    qiáo shǒu qǐ zhǒng

    成语解释:翘首:抬起头。
    抬起头踮起脚。形容殷切盼望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王明清《挥麈三录》第一家:“天下之士翘首跂踵,冀阁下日以忠言摩上,不谓若今之为起居舍人者,止司记录而已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