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拔的成语

拔的成语(共127个)

  • 群出类

    bá qún chū lèi

    成语解释:指高出众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勉学》:“必有天才,拔群出类。”

  • 痛心

    tòng xīn bá nǎo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伤心到极点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齐・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・文章》:“陆机与长沙顾母书,述从祖弟士横死。乃言,痛心拔脑,有如孔怀。”

  • 新领异

    bá xīn lǐng yì

    成语解释:指创立新意,提出独特的见解。

    成语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王逸少作会稽,初至,支道林在焉。孙兴公谓王曰:‘支道林拔新领异,胸怀所及乃自佳,卿欲见不?’”

  • 绝尘

    jué chén bá sú

    成语解释:绝尘:冠绝尘世;拔俗:不同凡俗。
    超出尘世,不同凡俗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杨万里《朝请大夫将作少监赵公行状》:“有绝尘拔俗之逸韵,其文尤长于论事。”

  • 遗世

    yí shì bá sú

    成语解释:见“遗世越俗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与司成马孟河书》:“夫遗世拔俗者,逸民之所操;明道济物者,大贤之宏量也。”

  • 刀相济

    bá dāo xiāng jì

    成语解释:拔:抽出。
    拔出刀来助战,多指见义勇为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汤显祖《紫钗记・剑合钗圆》:“想起黄衫豪客也,女伴仍袖手旁观,英雄拔刀相济。”

  • 刀相助

    bá dāo xiāng zhù

    成语解释: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;形容见义勇为。常与“路见不平”搭配使用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连环记》第四折:“连李肃也不忿其事,因此拔刀相助,得成大功。”

  • 虎口

    hǔ kǒu bá yá

    成语解释:在老虎嘴里拔牙。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弦济《一山国师语录》:“苍龙头上拶折角,猛虎口中拔得牙。”

  • 枉口

    wǎng kǒu bá shé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信口胡说。多指造谣生事,恶意中伤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25回:“是那个嚼舌根的?没空生有,枉口拔舌,调唆你来欺负老娘!”

  • 剑论功

    bá jiàn lùn gōng

    成语解释: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出《史记・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高帝悉去秦苛仪法,为简易。群臣饮酒争功,醉或妄呼,拔剑击柱,高帝患之。”

  • 来报往

    bá lái fù wǎng

    成语解释:报:通“赴”,迅速。
    很快地来,很快地去。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少仪》:“毋拔来,毋报往。”郑玄注:“报,读为‘赴疾’之‘赴’。拔、赴皆疾也。”

  • 地参天

    bá dì cān tiān

    成语解释:拔地:从地面上陡然耸立。
    参天:高耸到空中。
    形容高大和气势雄伟。同“拔地倚天”。

    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春天的信号》:“虽然只是一根嫩苗,只要它不遭遇斧斤,我们可以预言,它一定会拔地参天。”

  • 犀擢象

    bá xī zhuó xiàng

    成语解释:擢:提升。
    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王详《与丞相论郑武子状》:“敕局数人,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,然而析理精微,旁通法意,鲜如克。”

  • 树寻根

    bá shù xún gēn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追究到底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一折:“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,你可也休将咱盘问,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。”

  • 上树

    shàng shù bá tī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引诱别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晓莹《罗湖野录》第一卷引宋・黄庭坚与兴化海老手帖:“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,共出一臂,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