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拔的成语

拔的成语(共127个)

  • 辖投井

    bá xiá tóu jǐng

    成语解释:辖,车轴两端的键。指殷勤留客饮酒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汉书・陈遵传》:“遵耆酒,每天饮,宾客满堂,辄关门,取客车辖投井中,虽有急,终不得去。”

  • 不攻自

    bù gōng zì bá

    成语解释:拔:攻破。
    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。形容情节、论点虚谬,经不起反驳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姚思廉《梁书・武帝纪》:“粮食既足,士众稍多,围守两城,不攻自拔,天下之事,卧取之耳。”

  • 赵帜易汉帜

    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

    成语解释:帜:旗帜;易:换。
    比喻偷换别人的胜利成果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淮阴候列传》:“共候赵空壁逐利,则驰入赵壁,皆拔赵旗,立汉赤帜二千。”

  • 赵帜立赤帜

    bá zhào zhì lì chì zhì

    成语解释: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、胜利之典。

    成语出处:见“拔赵帜易汉帜”。

  • 坚韧不

    jiān rèn bù bá

    成语解释:拔:动摇;改变。
    形容意志坚定顽强;不可动摇。

    成语出处:方毅《读》:“需要的是刻苦学习,刻苦钻研,始终不懈,坚韧不拔。”

  • 坚忍不

    jiān rèn bù bá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,毫不动摇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苏轼《晁错论》: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”

  • 牢不可

    láo bù kě bá

    成语解释:牢:牢固。
    异常坚固,不能攻破。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、不能动摇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郑褒《原祭》:“根深蒂固,牢不可拔。”

  • 山超海

    bá shān chāo hǎi

    成语解释:拔起高山,超越大海。比喻力量极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北齐 魏收《为侯景叛移梁朝文》:“持秋霜夏震之威,以拔山超海之力,顾指则风云总至,回眸而山岳削平,虽复旗鼓所临,有征无战。”

  • 扛鼎

    gāng dǐng bá shān

    成语解释:扛:双手举起。
    拔起大山,举起重鼎。形容力气很大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:“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又:“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'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'”

  • 地倚天

    bá dì yǐ tiān

    成语解释:拔:突出,耸出。
    倚:倚傍,贴近。
    从地面突兀而起,贴近天际。比喻高大突出,气势雄伟。

    成语出处:唐・孙樵《与王霖秀才书》:“譬玉川子《月蚀诗》、杨司城《华山赋》、韩吏部《进学解》……莫不拔地倚天,句句欲活。”

  • 茅连茹

    bá máo lián rú

    成语解释:茅:白茅,一种多年生的草;茹:植物根部互相牵连的样子。
    比喻互相推荐,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周易・泰》:“拔茅茹,以其汇。”王弼注:“茅之为物,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。茹,相牵引之貌也。”

  • 萃出类

    bá cuì chū lèi

    成语解释:同“出类拔萃”。指高出众人。

    成语出处:语出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

  • 葵去织

    bá kuí qù zhī

    成语解释: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。

    成语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逸民》:“濯裘布被,拔葵去织。”

  • 丁抽楔

    bá dīng chōu xiē

    成语解释:拔出钉子,抽掉楔子。比喻解除困难。

    成语出处:元・李寿卿《度柳翠》第四折:“大众恐有不能了达,心生疑惑者,请垂下问,我与他拔丁抽楔。”

  • 蜚瓦

    fēi wǎ bá mù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风力迅猛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袁文《瓮牖闲评》第三卷:“余乡常有飓风,但初来声势颇恶,与三州不异,人家即曰:‘报起矣!’有顷则亦蜚瓦拔木,无所不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