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古诗网
  2. 成语词典
  3. 听的成语

听的成语(共147个)

  • 计行言

    jì xíng yán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行其计,听其言。形容十分信任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金史・术虎高琪传》:“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,州郡残破不复恤也。宣宗惑之,计行言听,终以自毙。”

  • 拱手

    gǒng shǒu tīng mìng

    成语解释:拱手:双手合抱在胸前,以示敬意。
    恭顺地听从对方的命令,毫无反抗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明史・陈九畴传》:“边臣怵利害,拱手听命,致内属番人勾连接引,以至于今。”

  • 姑妄

    gū wàng tīng zhī

    成语解释:姑:姑且;妄:随便。
    姑且随便听听;不一定就相信。

    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・齐物论》:“予尝为女妄言之,女以妄听之。”

  • 耳视目

    ěr shì mù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用耳朵看,用眼睛听。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,可以不受器官限制。

    成语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仲尼》:“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,得聃之道,能以耳视而目听。”

  • 其自流

    tīng qí zì liú

    成语解释:指不加约束、引导,听任自由发展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淮南子・修务训》:“听其自流,待其自生,则鲧禹之功不立,而后稷之智不用。”

  • 行从

    yán tīng xíng cóng

    成语解释:谓说话、做事有人听从。形容威望很高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・道端》:“圣人之功,定制于冥冥,求至欲得,言听行从,近亲远附,明达四通。”

  • 微决疑

    tīng wēi jué yí

    成语解释:微:隐微。
    注意细微的情节,解决疑难的问题。形容思想缜密,善于通过听察解决疑难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・天则》:“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,能屏谗权实。”

  • 而无闻,视而无见

    tīng ér wú wén , shì ér wú jiàn

    成语解释:视:看。
    指不注意,不重视,睁着眼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,看见了当作没看见,听到了当作没听见。

    成语出处:《鹖冠子・度万八》:“知无道,上乱天文,下灭地理,中绝人和,治渐终始,故听而无闻,视而无见,白昼而暗,有义而失谥。”

  • 八方

    ěr tīng bā fāng

    成语解释:八是四方(东西南北)和四隅(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)的总称。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;形容人灵敏机警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: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

  • 其自然

    tīng qí zì rán

    成语解释:听任它自然发展;不去过问。形容放任自流。也指尊重客观规律。听:听凭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8回:“王玉辉也不懊悔,听其自然,每日在牛公庵看书。”

  • 厌闻饫

    yàn wén yù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谓充分听取。

    成语出处:宋・曾巩《送江任序》:“既已得其所处之乐,而厌闻饫听其人民之事,而江君又有聪明敏急之材。”

  • 内视反

    nèi shì fǎn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内视:向内看;反听:听外面的。
    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,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商君列传》:“反听之谓聪,内视之谓明,自胜之谓强。”

  • 眼观六路,耳八方

    yǎn guān liù lù , ěr tīng bā fāng

    成语解释:六路:指上、下、四方;八方:指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东南、西南、西北、东北。
    形容人机智灵活,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。

    成语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续小五义》第三回:“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,正与雷英动手。”

  • 眼观四处,耳八方

    yǎn guān sì chù , ěr tīng bā fāng

    成语解释:形容人机智灵活,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。

    成语出处: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,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

  • 惟命是

    wéi mìng shì tīng

    成语解释:叫做什么,就做什么。谓绝对服从。

    成语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今君王举玉趾诛孤臣,孤臣惟命是听。”